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现如今,珐琅表早已跳出其计时的功能而成为藏家的挚爱藏品,它凝聚着时光的绚丽色彩,它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同样也是经典的艺术。如今这门古老技艺的传人越来越少,当今全世界掌握珐琅技艺的只有十人左右。有关手表的所有装饰技艺中,珐琅不仅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繁复,数量稀少,烧制精美,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表现出很强的创造力。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珐琅表大师的作品是可以而不可求的。
孤品难求件件都是艺术品
孔氏珐琅创始人孔令俊表示,珐琅表和其他表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能用珐琅烧制这一独特的技法呈现出另外一种艺术的美,比如说油画是用油料绘成,山水画是用水墨画就那么珐琅就是用附着在金属表面上釉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珐琅可以保存万年而不退色,珐琅表的魅力在于每一只表盘都是独一无二的,世上仅此一只,每一个都是孤品。
制作珐琅表不仅仅是项工艺,绘制珐琅表还是一门艺术,顶级的珐琅大师还需要在绘画方面有很高的造诣,需要他们能在造型、色彩、线条等方面能够驾轻就熟,还要有大师个人的创造,所以孔令俊认为“珐琅表不是商品,而是艺术品。”作为极少数能在顶级腕表品牌的珐琅表盘上留下签名的艺术大师Anita Porchet也曾说“一件作品的好坏,首先取决于作者的感情,其次才是技艺。”
珐琅大师稀缺
在日内瓦制表行业的“传统七工艺”:钟表设计师、装配师、金匠、表链匠、雕刻师、珐琅画师和宝石匠中,尤以珐琅彩绘的制作最为艰难。珐琅是时间凝聚而成的艺术品。尽管如今的科技已经非常发达,但珐琅表盘的制作依然必须依靠纯手工完成,不能用任何机械设备替代珐琅师。在腕表表盘这一方寸间,能创造出如此细致入微的画面,非技艺超群的珐琅大师不可,一位成熟珐琅师的培养至少需要十多年的锤炼,更不要说顶级珐琅大师了,用万里挑一来形容也不为过,几百年历史的珐琅,发展至今,业内公认顶级的珐琅大师不超过十人。在珐琅界里,大师,是既要熟悉珐琅彩绘背后复杂的化学变化,又要拥有高超的绘画技术,还能在表盘上做到心到、眼到、手到,鉴于上述情况,目前业界珐琅大师非常稀缺。
报废率高成功率极低
略去那些复杂的化学名词,珐琅就是把一些类似玻璃的矿物质研磨、填充、熔炼,然后形成丰富的色彩,用来装饰珠宝、钟表等的工艺。制造珐琅的主要材料就是硅砂、石灰、硼砂和碳酸钠等物质,这些原料经过一道道工序及能工巧匠之手,最终完成美丽蜕变。
珐琅的整个制作过程由一系列程序复杂、费时费力的工艺制成,一只珐琅表盘,需要经过几十次谨小慎微的反复填色、烧制,经历极高的损毁风险,才能成为色彩强烈永不褪色的珐琅,而且珐琅的制作过程还有许多不能预测的因素,例如烧制时受热有所不同等,即使用同样的釉料也未必能烧出一样的色彩。此外,珐琅的烧制受原料的成分、质量、颗粒度、炉温、火候等因素的影响,且不同的颜色需反复多次烧制,每获得一件成功的作品,之前可能要面临数倍的废品,成功率极低。
珐琅表的制作必须依靠手工完成,工艺讲究,表盘大师极其重视珐琅品质与细节,因此,有可能在所制作出的五个或更多表盘中,终极只能挑选出一个令其满足的表盘,持续下一个工艺流程。整个工艺流程中,哪怕是出现最为微小的瑕疵,都会导致前功尽弃:一旦出现颗粒或裂纹,表盘就必须报废。因此再熟练的技师,绘制这么一个小小的盘面,动辄也要花费上百小时。例如,师承日内瓦珐琅界的顶尖人物Carlo Poluzzi的珐琅教母Suzanne Rohr每年仅能制作完成2-3件珐琅表,件件作品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孔令俊也表示,珐琅表的成功率只有30%,珐琅师想得到三片珐琅,前期可能需要烧制十片才能出来三片他们认为满意的珐琅,因为烧制珐琅的火候很难控制,有时出现一点点偏差,珐琅的颜色就烧坏了;有时烧好的珐琅在打磨的过程中稍稍不注意也容易出现磨坏的情况,甚至在最后装盘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导致珐琅损毁而前功尽弃。
专家介绍
孔令俊
孔令俊,中国至圣孔子的第七十六代嫡孙,中瑞尊爵世家(北京)国际钟表有限责任创始人兼董事长,中国第一高级私人定制珐琅表品牌??koncise孔氏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另一个时尚腕表品牌??卓派钟表的创始人。在钟表行业钻研摸索10年,立志于开创属于中国的艺术钟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