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文化情怀,老相机还有什么价值?拍卖市场给出了答案,一台老相机的价格相当于一个古董瓷器的价格。
与书画、瓷器等传统收藏门类相比,收藏老相机比较冷门。不过,随着近年来各种收藏热的升温,原本门庭冷落的古董相机收藏,由于赝品少、升值空间大而受到青睐,价格一路飙升。而市面上应运而生的各种翻新机、伪造机也多如牛毛。
在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馆长高继生看来,真正的老照相机,只要品相好,越老价值就会越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相机的品种、功能、款式、形状各不相同,在欧美已经出现了零星的相机收藏人。各大照相机公司也先后建立了本公司产品陈列室,如柯达、富士等,继而发展成照相机博物馆。
20世纪60年代,在国内信托商店购买一台“小蔡司”相机,大约要花费40元,“美能达”风琴式旧相机,则要大约50元。在一个每月定粮、定肉的凭票购买的年代,这个价格是大部分人一个多月的工资。
“我的相机都是从那个年代开始收藏的。”杭州高氏照相机博物馆馆长高继生对记者说,收藏老相机也是从国外刮来的一阵风,上世纪50年代出品的德国莱卡M3相机,在上世纪80年代的价格约为8000元,目前市价已高达2万元。
而一些19世纪出品的古典相机,如果机械构件保存上佳、使用灵活的话,在欧美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则超过10万欧元,精品级老相机则拍出过百万美元的身价。
但让高继生感到惋惜的是,由于相机收藏与投资在欧美较为盛行,国内市场并不景气,造成新中国成立初期经典相机藏品与顶级藏品大量外流欧美各国收藏品市场,“我就想把更多好照相机都留在中国。”
一台相机可换一座豪宅
在高继生的博物馆里有一台英国伦敦1850年生产的Ross湿板相机,镜头长30cm,直径10cm,红木雕刻镜头座,全铜镜头重量有3斤,镜筒上英文字全部手工刻写,整只镜头是镀金的,全中国仅此一台。
2009年,高继生去参加中国第十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展“中外相机精品展”,一位英国摄影家看到了高继生那台1850年产的Ross相机后,十分惊讶地说:“没想到,中国人这么识货,有了这台老相机,就等于是个富翁啦。”
回来后,高继生查阅了欧洲老相机交易资料才知道,一架年代和历史价值远远低于自家相机的Ross湿板相机,2006年拍卖的价格相当于600多万元人民币,“这样的价格放在现在,也能买一座豪宅啦。”高继生说。
除了这台Ross湿板相机,高继生还有一台无价之宝。1843年,浙江宁波海神庙旁边的手工业作坊生产的隆茂号镜箱式相机。几年前,高继生去宁波红木旧货市场偶然淘到。目前,属世界级孤品,“没有价格。”
在收藏古董老相机的同时,高继生也不断研究老相机,“中国的第一台照相机是谁做的?很多专家都说过,但没有统一的答案,今天我可以告诉大家,它就是‘钱塘镜匣’。”
1992年5月17日, 一位70多岁老太给高继生送来两只带镜头的木匣子,大木匣已部分散架,小红木匣完整无损;她唠唠叨叨自我介绍:“我们家解放前开过照相馆,祖辈在清朝时做过照相机、千里眼,当年还是蛮有名气的大户人家,这两只木头相机就是我祖辈留下的遗物,一只还是红木的,装上暗盒还能拍照。”高继生匆匆看了一眼就花2000元买下了。当时这2000元也不是小数字, “能买美能达X-700一套;基辅88型120单反相机两套,海鸥DF相机五台。当时一个普通职工全月总收入才300元。”
20年后,高继生重新拿出这个木匣子鉴定时,惊讶地发现这个木匣子很有可能是中国第一个女摄影光学家黄履研制的,“在时间和历史记载上都十分吻合,也就是说中国第一台照相机出现在1810年前后。”
问到“钱塘镜匣”价值,高继生说:“这应该当做传家宝,中国人的传家宝,根本不能拿价值来衡量。”
无人识货 一度当做废铜烂铁
这些年,因为收藏相机,高继生接触了很多摄影爱好者,在他看来,这些人根本不懂得尊重相机,只是凑热闹玩,只要出了新相机就赶紧换,“殊不知他们是在大把大把地扔钱。”
今年6月,有一位从影40年的摄影发烧友来他的博物馆参观,转了一圈后说,他保存了两大箱自己拍摄的照片和底片,但对于照相器材的宗旨是:一过时就淘汰,处理掉,省得以后当废铜烂铁卖。
“他很有理地说,摄影报刊上经常有专家撰文批评老相机不值一文,就把自己的莱卡、尼康Sp、红旗、紫荆山全部处理掉了, 最后还问我,现在这些相机值多少?”高继生不想让他感到难过,说了最低价,“也许几十万吧!”
“其实,一台十九世纪早期相机拍卖成交几百万元早已不是稀奇事了。”高继生说,很多人都像收藏古董一样希望能捡漏买个好的古董老相机,可珍贵的古董老相机往往留存于行家手中,不可能当废铁卖,也不会卖到淘货市场的地摊里。高继生曾多次接到一些藏友电话,说只花8000元就买到了珍稀的莱卡相机,“可送来杭州鉴定,不是复制的就是改装的,有些连品牌名也搞错了。”
价格攀升 老相机也开始造假
2011年5月份,在奥地利维也纳的一场拍卖会上,一架产于1923年的小型莱卡相机,拍出了110万欧元的高价。这一下子刺激了古董老相机收藏市场,使得19世纪生产的老相机成为人人垂涎的稀罕货。
“自那次拍卖会后,经常有人拿着所谓19世纪产的机器来鉴定,有的说是欧美买来的,有的说是国内买的,买进的价格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可一看就知道是假的。”高继生说,“我从1999年至今找了13年,真品的19世纪木质平板、箱式相机没有找到一台。”高继生说,古董相机不是陶瓷器、青铜器,由于工艺复杂很难仿制,只要注意鉴别肯定能发现“假货”。
高继生告诉记者,一台品相好的老相机主要把握两个方面:外观的机身和内部的机械装置。从外观上看,磨损程度、机身的完好性是直观的视点,如果机身严重磨损的需要考虑规避,而机身是否存在着碰伤、零件缺少和外壳贴皮的完好性或皮腔是否断裂,都会影响到价格。而镜头更加需要重点关注,购买时检查镜头有没有霉变和划伤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从内部机械装置看,快门的灵活性、镜头装卸的正常度、后盖能否开启自如和胶卷转轴的有效性,都需要一一查验。如果带有电路装置的,还应该仔细查验,看一下是否失灵。
“收藏老相机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投资,对我一个活过70个年头的人来说,钱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些老相机能一直留在中国。”高继生说。
珍品?老相机
1839年达盖尔式照相机
1839年,被国际上公认为摄影技术诞生之年。由达盖尔亲自监制的达盖尔式照相机从1839年开始批量销售,这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市售相机。相机侧面有椭圆形的品质保证单。全世界目前仅存12台。
1923年莱卡照相机
2007年11月18日,在维也纳的摄影器材拍卖会上,一架产于20世纪20年代的小型莱卡照相机拍出33.6万欧元。这架编号为107的小型黑色莱卡相机产于1923年,是当年德国韦茨拉尔莱卡工厂为检验市场对小尺寸胶片相机的反应而试生产的产品,当时仅制造了21架,当时被拍卖的是其中的第7架。
红旗20
1969年上海照相机二厂为向国庆20周年献礼,接受了研制一架仿造国际著名品牌“莱卡”相机的任务。经过一年的努力,10架“红旗20”样机终于出厂了。相机品牌上的红旗二字取自于毛主席为《红旗》杂志书写的字体,20指建国20周年之意。据厂方提供的数字,从1970到1979年,“红旗20”共生产271台,其款式分相机后背小开门与大开门两种,当时消费者仅限于新华社等少数单位。作为收藏精品,受到国内外相机收藏家的追捧。
东风6920
上海照相机厂在1969年年底试制成功了东风样机。当时定名6920型(意为国庆20周年)。东风相机后改为东风牌照相机。是以瑞典的哈苏勃莱德500c型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为蓝本设计制作的。当时生产仅97台,加之研制费、设备费以及制造费等成本极高,在国际相机收藏界具有极高的收藏地位。
海鸥501
“为人民服务”海鸥501型简易120相机,1968年生产。此版本产量很少,为罕见藏品。
新报记者 刘超群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