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热点收藏

> 72岁老玩童坐拥万件民俗品(图)

72岁老玩童坐拥万件民俗品(图)

http://feicui168.com 2008-02-07 10:35:11
  一位72岁的郑州老人,几十年来从各地收集了近万件民俗艺术品,全部珍藏在自己6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里,吸引了10多个国家的爱好者登门观摩。这位老人,就是河南省艺术馆研究员倪宝诚,这些艺术品,有的已经成为孤本……只言片语来描述倪先生的收藏以及他多年来潜心研究的民俗文化,无疑是单薄的,用倪先生的收藏品来说话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老鼠偷油(一):“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小老鼠是倪先生1978年在商丘赶会的时候发现的。看它那使劲伸长了往下探的身子,还有为了保持平衡高高翘起的尾巴,其贪吃之神态跃然纸上。倪先生给这只小老鼠配了一个淮阳出产的蜡台。

  老鼠偷油(二):虽是同一个主题,来自山东的布玩具的表现就大不相同。小老鼠从绿色的灯台里探出头来,眼睛还斜向一边,似乎是吃饱喝足了准备离开之时,先出来张望下猫在哪里。这只老鼠怎么看都和“汤姆杰瑞”里的杰瑞有几分神似,只是杰瑞这只洋老鼠肯定从没见过写着大大“油”字的灯台。

  皮老虎:这个小玩意儿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人肯定眼熟,往后的人就不太认识了。民间文化的这种退化、消亡正是倪先生所痛心的。这种产于河南浚县的小玩意儿,拉开还会叫。中国人崇拜虎,辟邪,表面画的虎头正是中国虎文化的体现。据倪先生讲,西周时期产妇门前都会挂一个虎鼻子,期盼自己生出来的孩子像老虎一样勇猛。

  社火:产地不详。这种瓢形的装饰品是挂在墙上辟邪用的,看它那一脸怪异的花纹,瞪得大大的凶狠眼睛,还有向下撇着装酷的嘴角,确实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细看这些脸上的纹饰,突然让人联想到非洲土著居民的大花脸,也许人本初的图腾崇拜、审美倾向真的有那么一种玄妙的相似。

  老虎帽饰:这一块精美的绣品是小孩子老虎帽上的,从头顶垂到脖子后面,既是装饰品,又可以起到防蚊虫或保暖的作用。倪先生讲,中国古代玩具其实也是一种“母亲的艺术”,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这些布玩具。这是中国民俗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孩子最初的认知教育、简易的科学教育就是从这些手工制品开始的。

  人祖猴:人祖猴是淮阳泥泥狗最具标志性的造型。淮阳当地崇拜猴,泥泥狗的造型中也有大量猴。淮阳人崇拜伏羲,主要也是通过猴的形象表现出来的。这件收于1982年的作品曾让许多到访的国内外学者震惊。由于这些猴子身上布满了女性生殖器符号,倪先生认为,泥泥狗是一种从远古母系社会流传下来的图腾文化“活化石”,当年这泥塑也曾经是神圣的祭祀品。倪先生说,很难说淮阳泥泥狗的历史究竟有多少年,但它说明了河南文化的厚重和远古文化的神秘。创作这只大猴子的作者已经去世,而和他同时代的老艺人都已走完人生,他们也带走了人祖猴的创作工艺。这件作品便显得越发珍贵,现代手工艺人重新恢复、发展出来的,少了粗犷与质朴。

  叫猴:同样是一种猴文化,但产地不是淮阳(可能是方城)。说起这些猴子还有一个小故事,当年倪先生去收猴子的路上,一天只吃了一顿丸子汤,谁知食物不干净,拉了一天的肚子,他的背上就背了一口袋这样的猴子。“当时狼狈得……”老先生回想起当年的日子,忍不住笑了起来。

  傩面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傩”字的解释是“旧时迎神赛会,驱逐疫鬼”,而傩神则是指“驱逐瘟疫的神”。这个面具,就是祭祀活动中扮演傩神的人戴的面具。倪先生说,戴这种面具的人叫“方相士”,即现代大家说的巫师。这个面具来自贵州,据说是仿汉代制品,当年的斩鬼仪式在随后的千百年中发展成了各种地方戏,京剧脸谱也是它的“后人”。

  母子猴:这对布制母子猴来自河南灵宝,一只公猴,一只母猴,公猴怀里还抱了一只小猴,看上去是一家子。这对猴是倪先生很喜欢的一件藏品,母猴带着红肚兜,双爪捧个大红桃,强壮的公猴用一只胳膊就抱起了小猴,小猴手里也拿个桃子。这和睦的一家子表情愉悦,估计正在去赶庙会的途中吧。

来源:郑州晚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