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几名读者陆续来信请专家帮忙鉴定所藏瓷器,经本栏目专家组专家鉴定,3位读者所提供的藏品均为旧时珐琅器。虽然几件藏品较为普通,而年代也不太久远,但其中一对珐琅花瓶保存完好,又是知名商号出品,收藏价值较高。
而东莞厚街镇读者来信要求鉴定《幼学琼林》、《玉堂字汇》、《康熙字典》等几册古书,确定其历史价值。经过行家胡义成对来信中照片的鉴定,得出几册书均为古旧书的鉴定结果。胡义成认为,虽然这几册书均为普通书籍,价格并不太高,但入门者可从这些普通读物入手,提高收藏层次。
做珐琅器有7道工序
在读者提供的照片中均为20世纪中叶前的旧时珐琅器,其中图1为珐琅小洗,从照片判断其年代应为清末民初,是掐丝珐琅器;图2为画珐琅碟,因保存不完整、品相较差而价值较低;图3、4是一对掐丝铜胎珐琅花瓶,从读者提供的图片看高度应为20多厘米~30厘米之间,有一定高度,保存非常完整,料釉无脱落,价值较另两件珐琅器高。而且这对花瓶底有“老天利制”款,为上世纪初叶的知名商号,更不是另外两件藏品可比。
专家们认为,除了有“老天利制”款的这对花瓶较有价值外,另两件珐琅器都较为普通,而且年代不远,估计广东部分市民家中也保存有一两件,市场价格不太高,估计为数百元。不过,珐琅器与其他瓷器相比工艺较为复杂(共7道工序)、产地较窄、产量较少,如果保存完整仍适合收藏。专家们建议家中存有这些珐琅器的市民不要只看短期利益,急于出卖,最好是长期收藏,毕竟只要是好的艺术品,其价值肯定会随着时间逐渐增加。
清三代珐琅器拍卖价最高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是从西方流传入中国的工艺品种类之一,主要有掐丝珐琅、内填珐琅(即嵌胎珐琅)、画珐琅,其中掐丝珐琅就是家喻户晓的“景泰蓝”;而从材质上分有铜胎、瓷胎、金胎、玻璃胎、紫砂胎等几种。掐丝珐琅和内填珐琅出现于宋元时期,明代广泛制作珐琅器,特别是掐丝珐琅更为兴起。而画珐琅随着贸易从广东传入中国,又称“西洋珐琅”、“洋珐琅”。
珐琅器因为工艺繁复精美、传世量少而非常珍贵,在拍卖会上也屡屡拍出高价,如至今在拍卖会上成交价最高的是2006年在香港佳士得成交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檐图”,成交价高达1。603992亿元,其他拍出天价的均为“清三代”(即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器。
在东莞厚街陈先生的来信中表示,自己收藏有《幼学琼林》1本、《玉堂字汇》一套共4本、《康熙字典》1套共40册,希望行家根据照片判断其历史价值。另外,《康熙字典》首页印有“光绪甲辰上海锦章书局”,第2页印有“光绪十一年乙酉上海点石斋申报馆申昌书画室”,第3页印“御制康熙字典序”、“康熙印五十五年润三月”,第4页印“康熙四十九年三月”,他希望了解清楚这些印刷日期代表的意义。
行家胡义成根据照片鉴定后表示,这3种书籍均是旧书,年代可到清末民国,但由于3种书都属于普通读物,所以价值不高。如《玉堂字汇》只是一册,估计价格只为数十元,全套市场价估计也只是100多元。
《康熙字典》版本多印刷量大
该《康熙字典》有多个印刷时间是正常的,其中后三个日期记录了该版本旧时曾出版的时间,而第一个时间“光绪甲辰”是该套书印刷的时间,应为1904年。锦章书局是清末上海书局,以石印本为主。该套《康熙字典》从市场价估计40本1套的价格约为1000多元。
《康熙字典》版本多、印刷量大,几乎所有的古书藏家都拥有1套,因此普通版本的市场价格也不高。历来的拍卖会上也有不少版本出现,但少为精品。查雅昌艺术网的资料可获悉,1999年中国嘉德曾以高价拍出2套《康熙字典》,最高成交价为44000元,主要是因为该个版本是清康熙五十五年武英殿刻本(注:康熙年间首开武英殿书局,1701年以后武英殿大量刊刻书籍);另一套成交价为16500元,也是清康熙五十五年殿刻本。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