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6月12日电(记者 魏运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学者称,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发现的一种被子植物化石,经测定,从地质学上讲属于中侏罗纪海房沟组,距今已有1.6亿年。
这一科研成果不仅将被子植物起源的时间又往前推进了3000多万年,而且为人类探讨被子植物的谱系、演化趋势以及与其他种子植物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全新思路。这一成果不久前已经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演化生物学》上发表。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鑫博士介绍说,他们已将这种更早的被子植物命名为中华史氏果,以纪念德国化石收藏家史迈斯那。
王鑫说,中华史氏果其实是一个年幼的雌性花序,大约1厘米宽,6厘米长,其上长有至少二十几个成对着生的雌性器官。每一个器官外面包裹着具有纵肋的被套,中心长有一个雌性单位。该单位顶端封闭并且被一个纵向隔壁分成两个腔,腔的上部是中空的,底部很可能长有一个胚珠。在受精时或受精前胚珠就已经是包裹着的。这些都是被子植物的典型特征。
王鑫博士率领的团队进行此项研究已历时10余年。他承认,此次发现侏罗纪被子植物很让人意外,中华史氏果的特征又跟现有的被子植物演化趋势相悖,这些无疑会引发人们关于被子植物起源和演化的新一轮兴趣和思考。
据古生物化石专家张万连介绍,被子植物是现代植被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植物类群。被子植物的兴起和繁盛对于整个生物界的演化具有重大意义。
据介绍,前些年在辽宁西部的朝阳市已发现了辽宁古果、中华古果和十字中华果几种被子植物。其中,辽宁古果的时代开始被认定为距今1.45亿年,但后来的研究证明,辽宁古果年代测定有误,应属于早白垩纪,距今应为1.25亿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