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最讲究用纸,高明书画家的书画技法,就是根据纸性演绎而来。如今,要想了解读懂中国书画,离不开研究用纸。笔者的一位朋友崔伟刚先生,一见到有点年头的老纸老墨,便会不惜重金,一窝端地收藏起来研究、把玩、使用,朋友戏言他成了“纸痴”。
近日,笔者采访了行家李成海先生,下面就是李先生介绍的几种名贵纸,与大家共识:
毛边纸是一种竹纸,明末江西出产,纸质细嫩,色呈米黄,正面光,背面稍涩,质地略脆,韧性稍差,耐久程度次于太史连纸。托墨吸水性能好,既适宜于写字,又可用于印刷古籍和书画。毛边纸的纸边并不毛,因明代大藏书家毛晋嗜书如命,好用竹纸专刻书籍,所用纸张极为讲究,用纸量大,常到江西订购厚实的竹纸,并在纸边盖上一个篆刻的“毛”字印章,久而久之,人们习惯称这种纸叫“毛边纸”,并沿用至今。清乾隆以后,除太史连纸、棉纸外,有很大一部分书是用毛边纸印刷的。
毛边纸用于书写,容易吸干墨水,字迹经久不变。较重的毛边纸又称为“玉扣纸”,江西横江出产的仿毛边纸又称为“重纸”,现在有些地方如浙江一带用碱法制浆,在圆网造纸机上制造,称“机制毛边纸”,这种纸的质地、外观与手工造的毛边纸均有较大差别。
高丽纸又名韩纸、高丽贡纸。古代高丽国所产。其色白,质厚,有绵性,很坚韧,有明显的直纹。据北宋文献著录:“高丽纸以棉、茧造成,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用以书写,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高丽纸多为粗条帘纹,纸纹距大又厚于白皮纸。经近人研究,宋元明清时我国所用高丽纸,大部分是桑皮纸,而并非棉、茧制成。清乾隆时,我国有仿制的高丽纸。
玉版纸是一种洁白坚致的精良笺纸。宋代黄庭坚有诗曰:“古田小笺惠我白,信知溪翁能解玉。”元费著《蜀笺谱》说:“今天下皆以木肤为纸,而蜀中乃尽用蔡伦法,笺纸有玉版,有贡余,有经屑,有表光。”《绍兴府志》说:“玉版纸莹润如玉。”连史纸又叫“连四纸”“连泗纸”,纸质较厚者又称为“海月纸”。原产于福建邵武,以及闽北地区和江西省铅山县一带。采用嫩竹做原料,碱法蒸煮,漂白制浆,手工竹帘抄造。纸质薄而均匀,洁白如羊脂玉,书写、图画均宜,多用来制作高级手工印刷品,如碑帖、信笺、扇面原纸等。
机器连史纸是用机器制造的,颜色稍黄,清末民初才出现,中华书局印《四部备要》用的就是机器连史纸。
来源: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