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形玻璃注
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记者置身省博物馆,环顾四周那些价值连城的宝物,不由得发问:在这众多奇珍异宝之中,谁最珍贵?省博馆长马宝杰自豪地回答:在辽博馆藏文物中,堪称“独一无二”国宝级的文物共有八件……
“国宝”每20年评一次
马馆长的表述极为严谨:“民间通俗所说的‘国宝’,泛指国家文物局组织评定的一级文物,这种国家级的鉴定工作一般情况下每20年进行一次。到目前,辽博已被评定的一级文物有486件(组),再加上还没有评定的,估计共一千多件。在这么多一级文物中,能列入‘一级甲等’的文物才是专家眼中真正的‘国宝’。辽博现有‘一级甲等’文物共八件,比辽沈地区其他馆藏总和还要多。
八件“一级甲等”文物,其背后的动人故事要用半天时间才能说清楚,如唐代绢制的《簪花仕女图》历经1200余年,它如何躲过了无数次战火浩劫而能保存至今,其中未解之谜令人费思量。北宋皇帝赵佶的《草书千字文》写在高0。31米、长11。7米整张描金云龙底纹白麻纸上,据说仅制作这种宫廷用纸就需要上百道工序,这么长无接缝的纸张如何生产,一直让专家琢磨不透。还有东晋人所书现存世最早的楷书墨迹《曹娥诔辞》、唐武则天时的传世孤本《王羲之一门书翰》等,都有千古佳话可讲。
马馆长还更正了民间“镇馆之宝”的说法:“我们所理解的‘镇馆之宝’应该只是一件,而辽博文物有17大类,如果按民间的说法看,辽博至少要有十几件‘镇馆之宝’。”
9米多康熙的长卷
“老家底”达11。2万件
辽博的“老家底”到底有多“厚”?唠起这个话题,马馆长如数家珍:省博藏品总量达11。2万件,以辽沈考古出土文物和传世的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体,藏品分为17类文物,已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收藏体系。其中尤以晋唐宋元书画精品、宋元明清缂丝刺绣、红山文化玉器、商周时期窖藏青铜器、辽代陶瓷、历代碑志、明清版画、古地图、历代货币等最具特色和影响力。
为国内著名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辽博在国内享有许多“之最”:馆内张学良将军原购藏的宋元明清各代缂丝精品,使辽博成为世界上珍藏中国古代丝绣作品最丰富的博物馆;展现北方草原民族宏阔粗犷情趣的辽瓷称得上全国第一……
青瓷飞鱼形水盂
“国宝”从冷宫走出来
辽博文物精品过去都藏匿地下保险库不为人所知,如今已向普通观众逐渐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据说,辽博一直秘而不宣的“国宝”、利玛窦的《两仪玄览图》,曾密藏沈阳清宫300余年,直到1949年清理崇谟阁库房时才被发现。也许不久观众就能一睹这件国内孤本的风采了。
马馆长告诉记者:辽博从新馆开馆以来,先后开办了47个展览,吸引观众超过150万人次。目前,辽博正在打造全省十大文化品牌中的两个:辽博精品书画展和辽河文明研究,并使之形成地域特色。而今年将推出的“历代千字文书法展”、“历代状元榜眼探花墨迹展”等,肯定会有难得一见的“国宝”露面。
(王林 摄影 记者 陈凤军)
来源:沈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