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余件国宝集体“换宅”,其中不少是国家一级、二级文物。记者昨天从肥东县文物管理所获悉,该文管所馆藏的这些国宝,在数十名公安民警的“护驾”下,集体从原来的陈旧仓库,搬到了装修一新的新家。
国宝“屈身”小仓库30年
“我们文管所原来的馆藏地点又破又小,2000多件文物都堆在40平方米的仓库里,真是委屈这些宝贝了。”肥东县文管所彭余江所长说,原来的文管所加上过道办公,面积不足60平方米。辟出40平方米的馆藏地点后,剩余的十余平方米就成了文管所全体工作人员办公的地方。
据介绍,从建国以来,因为诸多原因,肥东县文管所就在这个旮旯里窝藏了近30年。而随着近年来开发建设的增多,抢救发掘的古墓和珍稀的文物也越来越多。可是因为馆藏地方太小太简陋,不仅文物本身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而且文物的价值也一直无法得到充分展览利用。
据统计,目前该所共有馆藏文物2000多件,其中有6件国家一级文物,8件国家二级文物和268件国家三级文物。品种涵盖了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钱币、字画、石刻、砖雕、象牙雕等十多个品种,远至新石器时代,近至清末。
国宝“换宅”民警护送
2007年10月底,肥东县县长杨宏兴在文化部门调研时,了解到文管所的窘迫现状,立即着手为2000余件国宝寻找好地方。最终,位于肥东县石塘路上的一个原军用仓库被看中。
经过2个多月的准备、装修,这个本身防护性能极好的军用仓库成了国宝的新家。搬家那天,文管所请来了数名公安民警“押运”,2000件国宝浩浩荡荡地搬到了新家。文管所的工作人员不仅重新为其编号建档,而且配备详尽的“身份介绍”。
部分文物全国罕见
新石器时期的鹿角化石、商周时期的陶罐、宋代的金发簪、清代的圣旨箱……这些宝贝在彭余江所长的眼里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有的是发掘古墓所得,有的是民间征集而来。
彭余江所长着重向记者介绍了一件小小的铜佛雕。这件唐景云二年的佛雕只有半个巴掌大小,黑黑的,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却是国家一级文物。“全国只有两件景云年间的东西,一件在甘肃,另外一件就是我们肥东县的佛雕。”
(杨春艳/文 马启兵/摄)
图1 : 李鸿章家精美的圣旨箱
图2 : 库房外布满电网
来源:江淮晨报 作者:杨春艳 马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