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 文
眼下又到了每年国内艺博会的“旺季”,第10届艺术北京、第8届杭州艺术博览会、第20届广州艺博会几个老牌艺博会才刚落幕,两张艺博会的新面孔??首届中国巴蜀国际艺术博览会、首届艺术厦门又相继亮相,接下来,还将有首届江苏省艺术品博览会等陆续登台亮相。
艺博会曾一度是画廊、艺术家自我推介及海内外资深藏家挖掘千里马的重要平台,然而近两年,在国内艺博会遍地开花,以及艺术品市场整体回暖艰难的大势下,艺博会的发展出路成为难题。不久前欧洲艺术博览会发布的《2015TEFAF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称,中国内地堪称大型艺博会的仅有几个,其余的数千个艺博会则以低端的微型展销会为主,展会成本成为艺术经销商较大的负担。重心转向中低端艺术品消费市场会帮助国内艺博会突出重围、再聚人气吗?
艺博会,从大热走向鸡肋?
“以前的文化气氛、市场氛围不一样,信息也不发达,买家都是为了来‘寻宝’,找到有潜力的画家,特别是来自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画廊主,到这边找到新的作品回到当地,转手一卖就能盈利。”一位画家这样回忆十几年前国内艺博会对画家而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说,虽然当时艺博会的门槛较高,但画廊、画家们都非常积极,因为一场艺博会带来的可能就是一个名利双收的机会。
2008年后,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火热,国内的艺博会项目也如火如荼地铺展开来。但艺博会的扎堆,并不能说明艺术品购买需求的增加,一些艺博会的背后往往依靠的是政府的推动,有的在举办几届之后就销声匿迹了。此外,各地艺博会的品质也良莠不齐。“有些地方的艺博会好东西太少,几乎是地摊水准,已经成为鸡肋了。”有藏家这样表示。显然,艺博会数量的激增并不意味着品质有保证。“当前国内的博览会成交都很一般,个别数据显示好的,这个数据也不见得准确、真实。”在画廊经营者李峰看来,目前国内艺博会的现状稍显悲观,主要原因是展商资源奇缺,“一家好的博览会没有80至100家的优质画廊是撑不起来的,而在国内找这么多的好画廊非常困难。”
而从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来看,艺博会未来的发展之路上还横亘着另一座大山。不久前,艺术品市场研究公司Skate’s公布了一份关于全球艺术品博览会的报告,数据显示,全球艺术品博览会的增长速度在逐渐放缓。今年,在全球12个重点艺博会中,有4个艺博会的参展画廊数量下降,还有4个艺博会的参展画廊不足100家,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画廊正在将自己的兴趣点和精力投向数字化市场,因此参加艺博会的预算投入有所限制。纽约、布鲁塞尔等一些传统藏家市场已经非常成熟的艺博会,参观人数甚至出现了零增长和下滑,作为“亚洲艺术盛典”的中国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今年观展人数亦下跌了7.7%。“藏家们正在向互联网转化,达成的交易在互联网中操作更容易实现增长。”报告分析认为。
消费,艺博会的新突破口?
尽管艺博会的发展面临困境,但在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执行院长孔达达看来,艺博会的存在绝非鸡肋,其得以流行的原因在于当代艺术的潮流性使藏家更加倾向于派对式的购物体验。事实上,长期以来,艺博会也的确承担了活跃艺术品市场的重任,成为除本地画廊之外最重要的销售渠道。据《2015TEFAF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统计,2011年至今,全球范围内,经销商每年约有1/3的销售额来自艺术博览会,其中地方性和国内博览会的比例大概占总销售额的20%。“201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总销售额为115亿欧元,经销商销售大约占30%的市场份额,约为34.5亿欧元。如果按照国际水平,经销商20%的销售额产生于本地艺术博览会,可以推算出中国艺术博览会的市场潜力大约为6.9亿欧元。”孔达达认为,中国现有的艺博会规模远未能满足这样的市场需求。
在此背景下,国内艺博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突破口。“随着艺博会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大众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艺博会若想在众多展会中分得一杯羹,在坚持自身独有特色的情况下走向细分化是其最大的突破口。”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彭文斌在谈及广州艺博会未来的发展定位时表示。广州艺博会探索出的发展之路是全面整合国际、国内和岭南艺术品资源,将本土化与全球化全面进行。国内其他艺博会也在不断探索,由此也形成了一些地区特色,比如上海的艺博会更看重国际性以及商业品牌与博览会的结合,即将举行的首届艺术厦门则将着重推荐闽籍艺术家,突出两岸特色。
另外,国内艺博会越来越贴近生活、贴近消费的策略也十分明显。以走过近20年的上海艺术博览会为例,从其口号便可窥探出其举办理念的变化??从以鼓励收藏为主的“收藏艺术,享受财富”“投资艺术就是储蓄未来”,到注重精神追求的“收藏艺术,点亮心灵”,再到让艺术走向大众、引导艺术消费的“让消费爱上艺术”“收藏就是时尚”。不久前结束的艺术北京、杭州艺博会、艺术厦门等也清晰地传递出中低端艺术品及相关消费品市场正升温的信号。“今年艺术北京少了一些业内的大牌藏家,以新晋的消费型藏家为主。”多家参展画廊反映,今年艺术北京,年轻艺术家的、小幅的、具有装饰性和时尚感的作品,吸引了不少逛艺博会的购买者,甚至有些人就是看好就买走的即兴消费。
别忽视了艺博会的教育功能
中国拍卖协会公布的《2014年中国拍卖行业经营状况分析及2015年展望》报告显示,2014年抽样全国10家拍卖行统计获悉,成交100万元以下的拍品件数达49735件,占比93.5%,国内艺术品消费需求的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以消费欣赏为主的群体越来越大。因此,国内艺博会把消费作为突破口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也有业内人士担忧这样的定位会让艺博会陷入低门槛的恶性循环。
经营画廊多年的周先生,参加过全国各地不少艺博会,他直言99%的艺博会就是展销会。“这些艺博会没有太多像样的艺术画廊参加,往往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小有名气或者名不见经传的画家。”他认为,这些艺博会呈现了当下中低端艺术品市场的现状,不讲究参展机构、展示效果、艺术品水平。这样的博览会充斥着整个市场,而主办方的盈利手段就是向画家、机构伸手,卖展位,而不顾展会的宣传效果。据了解,这些艺博会的特点是主办方不权威、展会规模大、展位面积大,但是没有人气。“什么品质的艺博会决定什么样的参展商,什么样的参展商决定来什么客户,要么良性循环,要么恶性循环。”李峰直言。
此外,不少业内人士还表示,不能仅从市场反应来判断一个艺博会是否有价值,因为艺博会除了是一个商业活动外,还承载了社会责任、教育的功能,在提高群众文化品位的同时,艺博会往往还能展现一个城市的文化、艺术形象。“经济上,艺博会能很大程度地提升居民参与公共生活的热情,继而推动该城市的积极发展;文化上,艺博会会彻底改变一座城市的生活和公共文化氛围,重构一座城市的面貌,为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同时也为城市打造一张极具吸引力的城市新名片。”彭文斌这样形容艺博会之于城市的意义。艺术北京掌门人董梦阳则表示,在市场先行和教育严重滞后的情况下,艺博会承担起了一部分教育的义务,交易指标不应是衡量博览会成功与否的单一标准。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