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4岁的任喜录身体瘦削、精神饱满,在河南省卢氏县烟草专卖局已工作了整整22个年头。在单位里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他闻名系统内外,这不仅因为他文章写得好,常有作品见诸报端,而且因为他痴迷奇石收藏,10年来收藏了近万方奇石。
任喜录出生在洛河岸边,小时候经常在河岸边的沙石堆里玩耍,与洛河泥沙、鹅卵石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家就安在离洛河不足500米远的卢氏县南新村。每天晚饭后,他就到河边散步。10年前的一天,他在河边散步时,偶然发现了一块奇异的石头。那是一块光溜溜的鹅卵石,棕黄色的石头上有一个清晰的印。他仔细端详,越看越觉得那上面印的是一个“修女”的侧影,身着拖地长裙,正步履艰难地在荒漠中行进。看着看着,他突然想起了屈原在《离骚》中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石激起千层浪”,他深深地喜欢上了这块奇特的石头,小心翼翼地拂去了石上的沙尘,将这块宝贝石头带回家中。自此,收藏奇石就成了他业余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因赏石论道的需要,任喜录不止一次地翻阅了《四库全书》、《资治通鉴》等涉及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的书籍,还订阅了《中国收藏》、《石道》、《环球赏石》等刊物。10年中,任喜录在工作之余几乎跑遍了卢氏县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离家近一点的地方,他就骑着那辆伴随了自己多年的旧自行车去;离家远一点的地方,他就带着干粮,坐公共汽车或搭便车去,有时甚至一去就是几天。
石头搬回家后,要经过一番处理才能成为艺术品。任喜录说,在将石头洗刷干净后,接下来进行的工作就是“读石”:调动脑中所有的知识“内存”,尽力挖掘石头的全部“内涵”。为了给收藏的石头起一个富有诗意或哲理的名字,他有时要思考几天、几十天,甚至连晚上做梦都在想。为了保持石头原貌,真正再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除了必要的打磨和上蜡外,他对收藏的石头从不进行人工雕琢。
为便于收藏和观赏,任喜录还请人做了几个石架,专门把客厅辟出来当做奇石展厅,把这些奇石分门别类地摆放,供自己赏玩和友人参观。一走进他家,各种玲珑剔透、千姿百态的奇石就会首先映入眼帘。那些奇石上的图案或似人或似树或似山或似水,无不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
10年中,任喜录已收藏了近万方奇石。茶余饭后,他常与自己的心仪之石“对话”。每当那时,他似乎完全超然物外,与奇石融为了一体。
爱石的任喜录不仅把收藏奇石作为一种爱好自娱自乐,还把它作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加以研究。2003年国庆节期间,任喜录和卢氏的石友们在县文化局的支持下,在县文化馆举办了一场“河洛文化奇石展”,展出的上百件奇石精品吸引了大量参观者。展览中,他收藏的“西瓜”奇石尤其令人叹为观止,有一位小朋友甚至想爬上去啃一口。在那次石展之后,为加强交流,任喜录参与组建了卢氏县奇石协会并被选为理事,他的奇石收藏事业由此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奇石:傲雪 采访中,任喜录如数家珍般向笔者介绍起自己的藏石。 来源:东方烟草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