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对于我们初涉收藏的老百姓来讲,似乎遥不可及,他们渊博的知识,丰富的藏品,都让我们赞服不止。但是收藏家也曾经是普通的你我,他们是如何从普通收藏爱好者蜕变为今天的收藏家?在一件件藏品背后有什么样的收藏故事?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曾经买过赝品上过当吗?对于收藏爱好者,他们又有什么样的建议呢?今起本报将请来几位省内收藏界知名的收藏家,讲述他们的收藏故事。 昨天,记者走进福建省内首家民间博物馆,位于福州市博物馆一层的福建省读一民间珍藏馆。“读一”馆创办人鲍国忠早已在此等候。朋友说,鲍国忠是个非常执著的人。1992年老鲍把永泰老家的房子卖了8万块钱,带着这些钱走进收藏。 【搜宝故事】 一开始买了 假元青花罐 1992年老鲍初涉收藏,虽然还不是很入门,却很敢出手。一件元青花罐,对着书买的,花了一千块。拿回家越看越真,铁锈斑什么的都对上了,分毫不差,自觉是真品,后来一个搞瓷器鉴定的朋友看了后,确认是赝品。不过老鲍也想得开,笑呵呵地说:“这东西大小也是个器物,现在还能值80块呢。” 老鲍收藏年头并不长,但涉猎很广,藏品甚众,这和他全身心的投入分不开。1992年刚开始收藏时,恰逢社会上拆房建房风大起,老房子被拆,大量民间的老物件流向市场,老鲍看准这个时机开始收藏民俗实物。 老鲍说,收藏和阅读是他的生活方式,每天工作之外的时间都用在搜罗藏品和阅读收藏书籍上,一有机会出差,一有时间就去逛当地的古玩市场。就连家人也被他动员起来,全家皆收藏,除了老鲍的工资一分不动全用在收藏上,三个女儿每个月还要为父亲的收藏各投资500元。 【收藏之最爱】 酷似郑成功的奇石 奇石是老鲍最早也是最爱的收藏,奇石贵在天成,“读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是一块酷似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奇石。这块奇石是老鲍在1996年花了2000多元买来的,卖主并没发现这块石头酷似郑成功,“因为角度不同,”老鲍说,当时这块石头是躺着卖的,并不起眼,可是当他把这块石头立起来时,他分明看见民族英雄郑成功。这块奇石曾经代表福建省在1999年昆明世博会奇石园展出,并获得全省第三届福建园艺博览会奇石一等奖。 【收藏之最憾】 与鹦鹉奇石 失之交臂 “只有不买的后悔,没有买的后悔”,这是老鲍一贯的理念。他讲起那次与一块鹦鹉奇石失之交臂的故事。 1998年老鲍去美国,从上海出发,登机前有点时间,就去城隍庙逛古董,在一家古董店里老鲍看到一块酷似鹦鹉的奇石,已经有多年收藏经验的他,当即判断是个宝,经过与店员一番讨价还价,2000元成交。可是等老鲍从附近银行取钱回来时,一个老板模样的男士却要将价格提高200元,这让老鲍十分不爽,凭什么讲好的价随意就改?怎奈老板也不退让,一气之下老鲍收起钱走人。到了美国后,老鲍一直无法对那块鹦鹉奇石释怀,他暗自决定回国后一定要马上买进。遗憾的是,当老鲍再次走进那家店时,鹦鹉奇石已经被他人买走了。虽然已经是七年前的事,但是现在提起来老鲍仍是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收藏心得】 赌气是收藏大敌 老鲍认为,收藏之初买到赝品是一种必然,玩收藏的人不经过这段,就无法进步更不能达到收藏的高峰。如果决定要买,出手就要快,赌气是收藏的大敌,老鲍有切身体会。 现在的收藏风气与过去不同,过去玩收藏的都是大户人家,养着几个家丁四处寻宝重金买宝。而现在玩收藏的老百姓越来越多,收藏市场也越来越热,也给现在的收藏提供绝好的机会,不少珍品都在民间收藏家手中。 老鲍也指出,想做好收藏,必须有时间、金钱、精力上大的投入,一定要注意日常学习积累,多阅读收藏及与收藏有关的书籍。“就是现在我还坚持每天阅读的习惯。”老鲍如是说。 鲍国忠,历任赤脚医生、教师、校长、新闻工作者、福建省民间文艺家会员,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自认有家族性收藏血统;收藏范围涉及奇石、瓷器、钱币、民俗器物等,范围广藏品多,为福建省读一民间珍藏馆创办人。 信息来源: 海峡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