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0月20日讯 (海峡导报驻漳州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谢汉杰 文/图)55岁的寡妇村老人谢乌细,是东山岛第一位玩石人。他用20年的时间,收藏了500块“海峡石”。这些从连接两岸情谊的奇石陈放在 “海峡石家庄”里,前来观赏的台胞、侨胞、石友、游客络驿不绝。而谢乌细最大的快乐,就是能与当年被抓去台湾的老父亲一起赏玩这些石头。
一块“别亦难”让他爱上奇石
1950年5月10日东山解放前夕,溃败的国民党军队大抓壮丁,当时仅有200多户的铜钵村,一夜间就有147名男性被抓去台湾。谢乌细一家同样难逃浩劫,其父谢阿甲被抓去台湾时,家里丢下年仅29岁的母亲林凤燕,1岁的谢乌细、2岁的哥哥和4岁的姐姐。
长大后,谢乌细经常跑到村前大海边的石头上,眼望海峡对岸的台湾岛沉思,盼望着父亲能早日归来。20年前的中秋节,他在礁石边抓鱼虾,意外发现了一块黑质图纹石,上面的人形图案酷似夫妻、母子难分难舍的情景。他把石块带回家,连母亲、妻子、大哥都说:“像,太像了!”谢乌细将奇石摆在厅堂,为它取名“相见时难别亦难”,并开始了自己与珍奇海石的不解之缘。
500块“海峡石”,全家的心血
20年来,谢乌细寻找“石宝”的足迹遍布东山岛的七大湾、八岛屿。他的妻子黄美仙和儿女也从起初的不理解变成支持,有时发现奇巧的海石,都会带回家让谢乌细鉴赏。如今,在谢乌细的“海峡石家庄”里,已有500块千奇百怪、具有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的奇石珍品。曾有位慕名而来的台商出价人民币5位数购买其中一块奇石,都被他谢绝了。
为什么把这些奇石称为“海峡石”呢?谢乌细说,据史料记载,在台湾海峡涛浪底下,静卧着一道发端于东山岛,向东延伸到台湾的“东山陆桥”,是两岸古人类、动物频繁往来的必经之道,在距今约8500年前才淹没于海底。他收藏的石头全部捞取于这些海湾,故取名为“海峡石”。
父亲回家探亲,带着石头去台湾
1990年春节,谢乌细的父亲谢阿甲终于归来与家人团聚。在2个多月时间里,父亲闲着无事,多次要儿子带他去村前海湾沙滩寻觅奇石,看到儿子在为摆放奇石选角度和为奇石命名时,他还当起了“参谋”。
探亲期满临别时,谢老先生把一大把钱硬塞给儿子,并嘱咐乌细要坚持下去,不能“虎头蛇尾”。谢老先生还特地挑选了6块小石头带去台湾。他说,这是家乡的“海峡石”,要让台湾的二三代人不忘根在大陆,祖家在东山。此后,谢老先生每次回来探亲时,都要带一些石块去台湾。谢老先生风趣地说,“是儿子的奇石将我追回来的。”
“海峡石家庄”,连结两岸情
块块“海峡石”,悠悠两岸情。凝结着两岸父子心血的“海峡石家庄”,成了两岸同胞石文化交流的好场所。每逢假日休闲,常有台胞、侨胞、石友、游客慕名前往谢乌细的“石家庄”参观。前年国庆节期间,谢乌细在“寡妇村展览馆”举办的“奇石盆景收藏展”,更吸引了2500名中外游客和收藏爱好者及台胞前往欣赏。东山寡妇村展览馆馆长黄镇国先生,更亲自题赞谢乌细一首诗:“心向海峡最痴情,乘风逐浪觅觅寻。赶潮不拾鱼螺贝,专为石苑添奇珍。”
来源:台海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