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6日刊出的《天长读者程先生向本报求助??家有珍币求买主》的消息,引起读者关注。为了弄清自己手上的珍币真假以及价值,在记者的协助下,2月3日程先生包车从天长赶到合肥,与本报记者一同前往合肥青云楼邮币卡市场一探究竟。
走进青云楼邮币卡市场,记者和程先生来到了杨国平老板的柜台。程先生小心翼翼拿出一个本子,将本子内夹着的壹万圆“牧马图”放在柜面上。杨老板戴上眼镜,仔细端详。
“纸张不对。 ”杨老板摇摇头说。他介绍,外行人不懂,但是内行人用手一触摸就可以分辨。真的古钱币随着岁月的侵蚀,表面比较粗糙,而这一张纸质光滑。
接着,记者又请同在青云楼邮币卡市场的收藏老板徐燕帮忙看看,经过鉴定,她提出了两大疑点。疑点一:颜色差异。徐燕拿出一本《中国纸币图录》,翻到壹万圆“牧马图”的那页。“你看,图录显示的"牧马图"背景颜色是深酱色,而这张颜色略红,像豆沙红的颜色。 ”徐燕指着图案对比了一下。
疑点二:流通时间。一般真的古钱币,都会有流通的“痕迹”。 “真的钱币,经过流通,会有的地方干净,有的地方比较脏。呈现出的就是一块块的或白、或黄、或灰、或黑的不同颜色。同时,上面的数字就不会那么清晰,会有一些毛毛糙糙的,像渗透进去的。 ”徐燕指出,这张钱币却是通体颜色发黄,色很均匀,数字也较为清晰。
面对质疑,程先生表示,“牧马图”确为祖父留下,而且一直夹在书里,妥善保管着。
“其实,"牧马图"早在发行初就很珍贵。所以,当时就是赝品也是可能的。 ”徐燕解释,纸币的造假,从古至今都有。古代的假钞是用假的雕版印制的。这种假钞图案、花纹、线条粗糙且模糊不清,颜色和纸张与真钞都有区别,很容易被识别出来。其次,后世伪造的假钞用纸一般是单薄脆弱的宣纸或多层桑皮纸,也有及少数使用古纸。造假者为了使假钞有陈旧感,往往用糖水、茶水、食醋等将纸染成黄褐色,或是用烟把纸熏黄。
程先生眼神透落着失落。徐燕建议,这张“牧马图”只能当做样本收藏。此外,徐燕也提醒广大的收藏爱好者。若是自己有一些珍贵的收藏品,尽量不要轻易拿给陌生人看,谨防掉包。 本报记者 李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