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 张荫曾
自清以来,陕西省就曾设立宝陕局铸行方孔圆钱,至光绪年间,被户部裁切,停止铸钱。在这段“空白期”里,陕西境内流通的货币,主要靠外省流入和委托湖北省铜元局代为铸造的少量铜元。这显然给老百姓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让当时主政陕西的高官们看着“肥水流进外人田”而心有不甘。
据考证,到民国十年,主陕都督张凤曾呈报民国中央政府,请求暂借南京造币厂多余的落后的冲压设备入陕铸币,但未获批准。民国十二年,新任都督刘振华自行向德国订购了造币机器。但当这套设备进口后由水路经湖北汉口中转时,却被阎锡山劫去运往了太原。陕西落得人财两空。直至民国二十年,西北军将领杨虎城率军驻守陕西时,为筹措军饷,其部下孙蔚如、赵寿山驻军汉中一带自行设立汉裕钱庄,发行铜元枚票,并在汉中伞铺街设厂铸造铜元。由于铜材紧缺,遂下令在民间收购麻钱、毛钱、旧币以及群众家中使用的铜锅、铜勺、香炉、烛台等物熔化铸钱。这些铜元流通于陕南、宝鸡等地,在四川北部、湖北西部也有使用,但总量不大。当时还有个大土匪头子王三春在镇巴这个地方也设炉铸钱,因铜质差且设备简陋,所铸铜元轻重、厚薄不一、字口平夷、纹饰杂乱不清。品相稍好的当为杨虎城将军麾下的赵寿山所铸。
陕西铜元有一分、二分两种,纹饰略同但重量不一。其正面中心为圆圈,内有一小五角星,外有嘉禾围绕及珠圈一周,上有隶书“陕西省造”,下为“一百枚换银币壹元”、“伍拾枚换银币壹元”字样;背面为国民党国旗和党旗,而不是五色旗和十八星军旗,中心也有圆圈及五角星,上有“中华民国”四字,下为字母“IMTYPEF”。
此组字母作何解释?英汉直译不通,又不像清末、民初铜元上英文容易拼音读出。我翻阅诸多钱币资料,才在一本权威资料中找到出处,“IMTYPEF”应读“1 MEI TA YUAN P 1(或2) FEN”,读为“1枚大圆币1分(或2分)”。钱币上的这种英文写法,堪称创了全国铜元字母翻译之先河。而据笔者所知,把所铸铜元称之为“大圆币”的,目前也只见此一例。
陕西造一分、二分铜元版别混乱复杂,主要区别在中心圆圈、五角星等细微之处。我收藏的十多枚中就有五个版别,而其中这枚大圆币中心五角,特别是在双旗交叉中心有明显三颗小星,是较为少见的一种。图中这枚2分币,钱径32.1毫米,厚2.2毫米,重13.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