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日本贸易银元的价格不断上涨,且增值势头强劲。据了解,明治八年“贸易银”版式的贸易银元在当时发行量很小,可谓存世珍罕。目前在市场上,品相较好的明治八年贸易银元,其一枚价格已高达人民币5万至8万元,而明治七年贸易银元的价格也要达到人民币1万至3万元,明治三年、八年、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的贸易银元,其一枚价格在人民币1000元至1万元之间。
据钱币专家介绍,日本贸易银元铸工精良,制作精美,成色统一。该银元分为大版和小版,大版重27.23克左右,直径为38.6毫米,含银量为90%,明治三年至十八年的贸易银元均为大版;小版重26.96克左右,直径为38.2毫米,含银量90%,明治二十一年以后的贸易银元均为小版。此外,明治十九年和二十年为过渡期,因此贸易银元的大、小版均存在。
发行多次遭遇失败
先简要回顾一下日本贸易银元的铸造过程和发行情况。明治元年,日本在香港购得全套铸币机器,在大阪成立了国家造币厂。明治三年,造币厂落成并铸造银元。当时,银元的大小币值分为5钱、10钱、20钱、50钱和1元共5种,实行银本位制。
据了解,当初铸造银元的目的是驱逐当时在日本大肆横行的双柱本洋、鹰洋,以便统一货币。但未想到的是,由于头版的银元铸量很少,加上人们并不知悉而一时难以接受,结果初次发行就以失败告终。到了明治八年,日本又铸造了贸易银元,这种银元与旧版相比成色不变,但重量增加,被民间收藏或熔铸,因此再次遭遇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明治十一年时只能停止贸易银元的铸造。
明治十一年至三十年,日本贸易银元的铸造量开始逐步递增,从而进入其黄金时代。此时的日本贸易银元不但成功地在本土打了漂亮的翻身仗,而且它的影响力已扩大到了东亚、东南亚地区,中国东北、华东、华南地区也深受其影响。据史料记载,日本贸易银元是近代时期流入我国数量较多的外国银元,因币面有飞龙图案,中国人也称之为“日本龙洋”。
销往中国“龙洋”有“银”字
明治三十年,日本实行金本位制,并发行5元、10元、20元面值的金币,次年停铸银元。这一措施引起日本人的极大恐慌,他们纷纷抛售银元,套购黄金。
为了防止人们用贸易银元到日本国内套购黄金,日本政府将约两千万枚销往中国和朝鲜等地的各式“龙洋”打上了“银”字。目前,人们所看到的明治三十年以前铸造的贸易银元,均为这种“银”字版。这一“银”字打在币正面“一圆”两边的空白处,“银”字在左面的,是大阪造币厂产品,称“左银”;“银”字在右面的,则是东京造币厂产品,称“右银”。当然,也有把“银”字打在币的中间部位或者“一圆”上面,但数量较少。
至明治三十四年,日本又恢复铸造银元,仍沿用明治三十年前的币制模式,并一直延续至大正三年。
三种版式价值不同
1868年,日本成立以明治天皇为首的维新政府,在富国强兵、文明开化、殖产兴业的宗旨下,日本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同时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当时,维新政府铸造和发行了面值1元的贸易银元,历时45年。据史料记载,这种贸易银元曾流通于我国福建、台湾、广潮汕、琼州、九江、南昌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地区。
据了解,日本贸易银元共有三种版式:第一种为明治三年的贸易银元。其正面为圈珠环绕、光芒四射的太阳,珠外则以樱花枝叶环绕,背面为圈珠环绕的飞龙,珠外则为“大日本、明治三年、一圆”的汉字,币上飞龙以顺时针方向盘旋,腾云驾雾,呼之欲出,颇具美感和神韵。
第二种为明治七年所铸的版式。其正面为汉字“一圆”,上方为太阳图案,周围以樱花枝叶环绕,下部为绸带扎成的同心结,背面为圈珠环绕的飞龙戏珠图案,珠外有“大日本、明治八年或其余年份”和“YEN900”字样。
第三种为明治八年、九年、十年的版式。与第二种版式的不同的是,正面“一圆”汉字改为“贸易银”三字。 另外,明治三十年后铸造的贸易银元已不再打上戳记。有“银”字戳记的贸易银元比较稀少,与同年份、同品相的贸易银元相比,其价格要高出二三成。目前,在市场上所见到的贸易银元留存戳记,都是清末或民国时期的地方商业银行、私人银楼和钱庄等验收时留下的印记,不能与有“银”字戳记同值看待。
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者:王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