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现实社会还是网络世界中,我们谁也不能否认这样一个现象:玩传统赏石的人很多,玩矿晶的人很少。据说我国奇石爱好者已有700万之众,而从事矿晶收藏的人却寥寥无几。以目前国内最热闹的赏石网??《中华奇石网》为例,注册石友一万两千多人,其中常到矿晶化石论坛发帖的不过区区百人。在网上,为数众多的卖传统奇石的人大多生意兴隆,而仅有的两三个卖矿晶的人却大叫"生意冷清"。按说,矿晶五彩缤纷、晶莹剔透、造型奇特、质地坚硬,爱它的人应该很多,但为什么就热不起来呢?
经过一番观察和思索,我认为:矿晶之所以还热不起来,是由以下三个原因造成的:
一、矿晶矿标的收藏的欣赏和收藏,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众所周知,象形、画面、抽象等传统奇石,国人已玩了几千年,可谓"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世人皆知"。而玩矿晶,则是上世纪末才从西方发达国家流传过来的新潮流。对这一新生事物,在兴起阶段人们采取怀疑、观望的态度,是很正常的。西方发达国家收藏矿晶的习俗,从兴起到发展,经历了100多年。在我们国家,矿晶的收藏从兴起到发展,肯定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此,我们热爱矿晶的人,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你看,这河滩上的鹅卵石多不多啊,你去捡一天,肯定会有收获的!
二、一些错误的观念,阻碍了人们对矿晶的热爱。
虽然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开采矿产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科学教育还未普及,宣传也不深入,因此国人的矿晶知识还十分贫乏,有些人甚至还对它存有种种误解。譬如,一些玩传统赏石的人就常说:矿晶有放射性啊,对人体有害,我不敢玩。很多人本来是很爱矿晶的,但就是怕它有放射性而不敢收藏它。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我所在的黄石地区,孔雀石很多,矿山遍地都是;也有很多人捡回去玩。后来不知从哪里传出消息,说孔雀石有放射性,放在家里会使人得白血病,于是玩孔雀石的人赶紧将其丢进垃圾堆。现在谈起此事,他们都后悔不已。可笑的是,这二十多年前的故事,至今仍在许多地方重演。虽然"矿晶致病"这一说法在任何教科书上都找不到依据,但一些人仍不厌其烦地在各种场合宣传,致使许多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对矿晶避而远之。
三、矿晶产量的稀少和相对较高的价格也限制了它的流行。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有山就有河,有河就有鹅卵石。全国的奇石资源是十分丰富的。爱石头的人只要上山下河去捡,总会有所收获。因为易得,这类奇石价格一般也不高。在一些沿江小镇,甚至十几元钱就能买到一枚有图案的鹅卵石。而与此相反的是,矿晶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它只产生于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而且非得在矿山的夹缝与空洞中,在环境、温度、元素组成等多种因素同时具备的情况下,才可以生长。矿晶的稀少性决定了它价格不菲。即使身在矿山,要想得到可作矿标的矿晶,也得掏钱购买。对于刚解决温饱的我国许多普通老百姓来说,拿几百上千元钱去买一两个既不能吃也不能喝的矿标,无疑是一个痛苦的抉择;而到山野、河滩去寻石捡石,却是一个愉悦身心的过程,既能健身又有所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因此,玩传统赏石的人多,收藏矿晶矿标的人很少,也就可以理解了。
这种世界顶尖级的矿标,你怎么捡得到呢?它是那么美,怎么会不贵呢!世界一年也出不了几个啊!
虽然矿晶在我国还没有迅速地"热"起来,但依我之见,它却在缓慢地、顽强地"热"起来,这应该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这方面的历史吧: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扩大,湖南长沙出现了第一批"吃螃蟹"的矿标商;1988年美国丹佛举行的矿物宝石展上,第一次出现了来自中国的矿物标本;此后,欧美各国的矿标商,开始频繁地出入我国各矿晶产区;矿标经营的丰厚利润,吸引了更多人的投入。2002年9月,全国首届矿物晶体展在广西柳州举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2004年7月14日,央视著名的《鉴宝》栏目,专门做了一期矿晶收藏节目。"矿晶""矿标"等字眼开始在各级媒体频频出现。随着收藏者悄然增多,长沙、桂林、郴州、贵阳、云南、昆明、黄石等地矿晶市场和矿物集散地出现了,矿晶矿标的知识开始在国内传播。目前,全国所有大型奇石网站, 都设立了"矿晶化石"论坛。由官方的中国观赏石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观赏石--矿物晶体国际论坛暨精品展》,也将于10月9日~10日在北京举行……
矿晶矿标的收藏和欣赏,是工业文明时代的产物,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社会文化现象。因此我坚信,作为收藏文化中的新潮流,"矿晶热"一定会在中国兴起!实际上,她已经在悄然兴起!正如毛泽东当年所说:她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作者(Owner):yys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