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艺系统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产品创新,努力打造扬州工艺地域品牌。(资料图片)
从2006年开始,扬州漆器可以卷起来了!
扬州新闻网讯 “
和田玉,扬州工”,“扬州园林甲于江南”,“造屋之工,当以扬州为第一”……“扬州工”曾经作为中华一绝名扬海内,获得众多天下第一的美誉。如今,“扬州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次被世人关注。昨天,记者调查发现,扬州的工艺类“非遗”生存状况各异,最终决定它们兴衰的还是市场生命力。“适者生存”对它们一样通行。
【这些“非遗”生命力旺盛】
玉雕技术全国领先
全国:京沪是行业“带头大哥”
“
和田玉,扬州工”,但目前,全国玉器行业带头城市却是北京和上海。
调查:扬州玉雕技术全国领先
翡翠玉雕“红楼梦”的作者王桂平,曾独自在上海漂泊13年,不断学习与历练。他说,与京派、海派相比较,扬州的技术无可置疑,但是扬州玉器拘于传统,作品中缺乏创作者的独立思想。
“玉器作品的灵魂是关键。”顾永骏也表示,近年来,虽然也有很多玉器艺人走出扬州,但是更多的扬州人对工艺美术的追求偏于保守。
扬州玉雕技术在全国稳居领先地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春源和顾永骏对扬州玉器的现状非常乐观。
但,顾永骏不无忧虑地表示,玉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2000年,河南就已有20万人做玉器,现在队伍已扩大到几十万人。很多河南人在扬州打工,学习扬州技术。”
“扬州玉雕的市场思路始终没有放开。”王桂平说。
顾永骏和江春源也表示,相比较于以往老师傅们只做仕女和人物,现在思路已有了很大的改变。
漆器与漆画品种最为齐全
全国:平遥漆文化节可借鉴
今年,山西平遥举办了首届漆文化艺术节,展出了来自北京、江苏、山西等地的500多件漆器艺术精品,并有工艺师现场制作漆器,展示和宣传各种漆器(画)艺术的高超技艺。
调查:扬州漆器品种齐全
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如柏介绍,在全国范围内,扬州漆器品种最为齐全,不仅有名闻天下的雕漆、点螺技艺,还有漆画等等。
扬州漆器与韩、日之间的艺术交流从未间断。在漆画方面,扬州工与国内各地交往频繁。相比较于福建的传统工艺和精细创作,江都的漆画制作采用产业链制作,由于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难免粗糙。
调查中,还有一些“非遗”,如金银制品、“三把刀”、富春茶点制作技艺等生命力旺盛。
【这些“非遗”需要新土壤】
剪纸作品中,个人风格不多
全国:剪纸遍地开花各有所长
剪纸,中国南北区别鲜明。
广东剪纸注重人物、风光与造型,反映出独特的民俗,将南方剪纸的秀气与北方剪纸的粗犷结合在一起,采用彩色纸搭配,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调查:大师带头推陈出新
扬州剪纸大师张慕莉表示,扬州剪纸玲珑剔透,着重于花鸟,采用纯色纸,黑白为主,剪裁精细,对剪刀基本功要求很高。目前,扬州剪纸艺人忙于复制和保存前辈大师的作品,作品中的个人风格并不多见。
中国剪纸博物馆馆长、扬州工艺美术大师王京表示,扬州剪纸,既要保持传统,又要有所突破,需要付出大量的汗水。
此外,扬州剪纸艺人每年都要外出参赛、参加展览,从其他工艺那里吸取创作精华。
调查中,记者发现,还有如刺绣、雕版刻印等“非遗”正在逐渐或部分地失去了生存和繁荣的土壤,依靠其他产品勉强维持传承。
【这些“非遗”濒临消亡】
扬派叠石面临失传危险
清代:扬州叠石胜于海内
清代,盐业的带动使扬州经济繁盛,商人们在扬州大兴土木,康熙、乾隆南巡又使扬州园林声誉鹊起。“扬州园林甲于江南”,“扬州以园林胜,园林以叠石胜”,扬派叠石也因此成为中国叠石造山界的高峰。
据《扬州画舫录》记载,当时全国各地的叠石大家云集扬州,如片石山房作者石涛、《园冶》作者计程、卷石洞天作者董道士……他们在扬州的创作过程,形成了扬派叠石风格,并在乾隆末年达到鼎盛时期。
据《画舫录》载,扬州王天余跟随这些大家造山,习得扬派技法,此后一脉相传,至上世纪90年代,因家中无男丁,正宗扬派叠石就此失传,总共传承四代。据《叠石造山》作者方惠考证,个园内假山很可能便是王氏后人作造。
调查:扬州制定了“国家标准”
方惠,扬州人,曾经与王氏后人共同工作10年,独立叠石20年,著有《扬州叠石》,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叠石造山学方面的专著,其他还有《叠石造山法》、《叠石造山的理论与技法》,这三本著作现已被作为当前我国叠石造山工程规范与验收标准。
虽然方惠已退休,但仍在江海学院开设叠石造山课程。谈到扬派叠石现状,方惠指出,没有实践机会,带不出徒弟,扬派叠石面临失传危险。
建筑雕饰已成“软花活”
清代:砖雕艺术争奇斗艳
与园林的兴盛一样,清代扬州经济的发达使得扬州造屋工匠赢得了天下第一的美誉。
古建专家赵立昌表示,可惜这些工匠大多没有留下姓名,史书上更无记载。
调查:砖雕已成应景之作
东南大学建筑系张燕教授是扬州人,她说,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传统建筑遭到毁灭性破坏,70年代后陆续修建了一些仿古、复古建筑,这些建筑外观用拆除老屋的旧砖,墙内用钢筋水泥重构,但,其上的砖雕多数是应景。
张燕指出,当前,建筑或者修复过程中,由于工时一再压缩,砖雕等只能出“大路货”,工匠称之为“软花活”。
调查中,还有通草花、扬州灯彩(琉璃灯)等这些“非遗”濒临消亡,急待抢救。
见习记者 刘婷 记者 金明
来源:扬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