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世龙 通讯员 戈叔亚
在西方人眼里,“玉文化”是中国显著的一个特征。
中国人弄玉,考古证明已经有上万年的历史了。中国历史博物馆里就收藏着新石器时代的玉刀,其锋利坚硬,足以砍下人头。在金属工具没有出现以前,它是最适宜的工具材料。
中国玉类属上被划为软玉,如
和田玉等。而玉中的翘楚却是产自今缅甸北部帕敢地区的
翡翠,它被誉为“东方人的钻石”,
硬度可达7。5度,仅次于金刚钻的8度。拿块缅玉代替金刚刀划玻璃,是商人证明真伪
翡翠的常规动作。
冒死发现的翡翠
翡翠行业的人公认,是一些穿越“蜀身毒道”到缅甸、印度的马帮商贩发现了翡翠。
比较可信的说法是:13世纪某个马帮到缅甸贩货,回来时为了平衡马背上的驮子,顺手在一个小河谷里捡了几块石头压重,回国后却发现那压重的石头是上等美玉?翡翠。
其后很多腾冲人循旧道追踪到附近山地,却一直无法找到那条流淌着翡翠的河谷。《腾越州志》记载:13世纪云南官府派出许多人,前来寻找宝藏;也有湖南官府派人到缅甸寻宝的记载,但据说几乎所有人都葬身在了缅北的原始森林里。
据缅英政府1912年的“密支那地区的葡萄(缅北中缅印三角地区)报告”说:“直到1784年,中缅敌对的状态结束,双方大规模的贸易开始。经过长期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富有冒险精神的中国商人,终于在勐拱地区帕敢的雾露河右岸发现了翡翠的储藏地。”
这个地点在北纬24°-28°,东经96°左右,矿脉南北长约240公里,东西宽约170公里,处于高黎贡山和巴盖崩山的夹峙之中,雾露河横贯整个玉石场区。翡翠的形成要求在低温高压、挤压强烈的构造带中才能生成,帕敢地区恰好处于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碰撞的俯冲带和矿脉出露层上。
日本、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危地马拉虽然也有硬玉岩,但都不出产翡翠。因此勐拱是翡翠全球唯一的出产地。其地处大金江畔,几条河流在此交汇,注入伊洛瓦底江。水路、陆路可直通八莫、佤城,与中国腾冲有多条商道,直线距离只100多公里,腾冲成了那时世界上最大的玉石毛料集散和加工贸易中心。
大量的史料证明,玉石产地勐拱“在朱明之世已录版籍,延至清乾隆百年后”,仍属“滇省藩篱”的土司辖地,所以有“玉出腾越”之说。
《云南通志•食货志》及《滇黔纪游》记载:“腾冲出碧玉”。
乾隆《腾越州志》卷三曰:“盖大金江内外,万宝鳞萃……皆从腾越进。”
到了缅甸洞吾王朝的兴起,加之英国殖民者入侵,包括勐拱在内的大片土地划入了缅甸版图,翡翠遂成缅甸国宝。
据英殖民者当年的记载:“每个季节,一般有20-30支中国马帮队来到这里,只有很少人可以返回。在Amarapura(缅甸某地)建起的中国寺庙内,在一张长长的死者名单上,记载了大约6000多名死在缅甸的中国商人的名字。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为了寻找宝石而丧命的。这个上面记载的仅仅是那些有钱有势的商人名字,如果计上那些默默死去的小商人、采矿工和冒险家,他们的名单将更长。”
记者多次远赴云南腾冲并深入缅北探寻这段厚重的历史。了解到那名单上的6000多名中国人的名字,后来被刻在石碑上,立在离曼德勒20公里的甲敢尼的“云南墓地”里。再后来因为涉及缅北领土旧属中国的敏感话题,该碑被缅方人为砸成几段,沉入了伊洛瓦底江。
除了玉石矿外,帕敢还蕴藏有黄金、铂金、琥珀、柚木等资源财富。原住民为克钦、掸、芜、傈僳等少数民族。1800年,缅明当王执政时,鼓励中缅贸易,并于1806年在场区设置了税局,有30名士兵常驻在此,保护贸易并征收高达33%的交易税,开拓了以勐拱为中心的翡翠交易市场。到清中形成街市,勐拱取代八莫成了翡翠原石交易市场。
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旱季的采玉时节,蜂拥至缅北丛林的挖玉人多达数十万人。很多广东商人追踪而来,大量的云南人也来到了帕敢。几百年发展下来,缅甸矿场达数百个,早年这里仅3万-5万人,如今已发展成50万人规模,经营着采销翡翠生意。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商民为抵制英国侵华暴行,全部撤出玉石场区,玉石场冷落,采掘者寥寥。1842年,一个勐拱的缅甸官员,还专程到腾冲了解发生什么事情。
直到1860年,中英关系趋缓,玉石贸易才渐渐好转。1861年,第一批从海上去的广东商人到达曼德勒,他们购买了缅甸所有库存的老玉石,然后从海上运回中国,这一单生意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自此开辟了玉石海路。
玉兴玉碎的腾冲
1825年,不懂玉且经营亏损的英国人,将翡翠的开采、贸易和税收悉数发包。云南腾冲人毛应德、张宝亭中标,他们经营得法,成了最早的一代翡翠大王。自此帕敢玉矿的包冈采挖,几乎被腾冲人垄断。
那时从缅甸到云南的官道上,经常有七八千甚至数万匹的马运输翡翠玉石等物资。腾冲海关验货厅每天都摆满了各路驮货。据清朝进士寸开泰撰写的《腾越乡土志》记载:“腾为萃数,玉工满千,制为器皿,发售滇垣各行省。上品良玉,多发往粤东、上海、闽、云南边境地区。”
明末清初翡翠尚不被重视时,仅和一般琥珀、玛瑙、琉璃等值,在腾冲市场上仅以铜斤计。用一些散碎银子或衣食工具类就可换取成堆成驮的上好原石,价格十分低廉。
到了近现代,随着好矿越来越稀少,翡翠的价格狂涨。有人统计,在中国,精品翡翠近50年来,价格已经上涨了1000倍。
清康熙、乾隆、光绪诸帝,以及慈禧太后都非常喜爱翡翠玉器,台湾故宫珍藏的那棵“翡翠白菜”,就是在此背景下进贡入宫的。清廷皇室的喜爱直接抬涨了翡翠的身价。至晚清、民国初年,爱好翡翠的风气日盛,加上欧亚各国对翡翠也有需求,玉石贸易量急剧上升。
据腾冲海关统计,上世纪初中国从缅甸进口的玉石已数量惊人:1902年271担(每担为100老斤,每老斤为16两),1915年628担,1917年801担。每年有2万多匹骡马穿行于腾冲至缅甸间,运送量占当时全世界玉石交易量的九成。
这一时期是翡翠商贸的鼎盛时期。那时的腾冲海关,成为仅次于广州海关的中国第二大进出口贸易海关。1939年进出口总额折合人民币达16亿元。世界列强在腾冲开设了100多家商号和银行。
由于腾冲距矿场较近(290公里),过去在缅甸购买的原石90%以上都必须从水路或山道直接运至腾冲,经分解、切割、加工后,直接发往北京、上海、广州乃至世界各地。
1942年夏,日军侵入上缅甸,5月,缅北密支那沦陷,继而,我国的瑞丽、畹町、芒市、龙陵、腾冲先后落入敌手。中印公路被完全切断。日寇的封锁,给珠宝玉石的流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商贸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1942年5月,日军沿滇缅公路自畹町进入中国,沿线驻防的滇军和新28师被打散。驻守腾冲的滇军龙绳武(龙云的儿子)部、县长邱天培(中国首个乒乓女子世界冠军丘钟惠的父亲)也望风而逃。腾冲城百姓也基本逃空,239名日军不费一枪一弹进占几乎是一座空城的腾冲。拥有300多家玉石商号的腾冲玉石业完全歇业。
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发起滇西大反攻。7月中旬围攻腾冲,日军在高黎贡山且战且退,死掉500-600人,余部撤回腾冲城内固守。到1944年9月14日光复全城,全歼日寇2025人。
这一仗,日本人称之为“腾冲玉碎”,指的是他们全军覆没。但对于中国人和腾冲人来说,9000多名远征军将士阵亡、打成一片废墟的世界玉石之都腾冲,才是真正的玉碎!
中国军收复腾冲后,100多家外国大商号和银行迅速返回腾冲,但面对焦土抗战的一片废墟,只有徒劳兴叹,坚守几个月后,不得不纷纷撤走。
抗战胜利后,整个亚洲疮痍满目,民不聊生,经济一片萧条。翡翠销量已不足100担,市场低迷,贸易锐减。根本谈不上恢复,马上又迎来了解放战争。滇西是蒋残余势力盘踞的地方,沿中缅边境,境外都驻有国民党残军,上世纪50年代国民党残军还在滇西反攻,短时攻陷占据了双江、耿马、镇康等县,封锁边境成为当时最大的军事、政治需要。
玉石入国之路和复兴的希望,彻底被阻断了!腾冲边贸完全停止,玉石行业那时被视为是旧社会的残存、“搞资本主义”,加工销售的路子基本被堵死,腾冲的玉石传统,只存在于国营工艺美术厂和民间了。
来源: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