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古玉新闻

> 巨型毛笔已有1700岁 图

巨型毛笔已有1700岁 图

http://feicui168.com 2008-02-07 11:16:00

工作人员在展示蝉形玉?     记者 赵尚渝 摄

巨型毛笔已有1700岁
      --《走向盛唐》又有部分国宝提前亮相

 
  昨日,《走向盛唐》部分文物提前亮相。 

     一支已是1700余岁高龄的巨型毛笔,一枚象征出污泥而不染的皇室蝉形玉?,还有风度不凡的贴金彩绘如来佛立像……昨天,在荷枪实弹的武警保卫下抵达长沙的《走向盛唐》部分展品提前亮相,使现场媒体记者提前领略到了国宝的魅力与精妙之处。

  大毛笔1700岁了

  昨日,省博物馆工作人员打开了几件珍贵国宝,让现场媒体记者先睹为快。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刘刚戴着白色手套,轻轻地打开一个类似首饰盒的小箱子,从中取出一个如擀面杖大小的木套。正当众人满眼迷惑时,刘刚又从中取出一个近一尺长的物件,虽然有些庞大,却很明显地可以看出,这是一支大毛笔。

  毛笔笔尖处的毛发还保存得很完整,只是粘合处稍稍有些松动。当刘刚透露这支笔是从甘肃的古墓中发现、墓主身份无法考证、已有1700余年历史时,不少人都惊呼出声:“原来1700多年前就有足以跟现代毛笔工艺相媲美的毛笔出现了,古人可真是智慧超群!”

  工作人员在展示出廓双螭纹玉璧

  雌黄原是古人的“涂改液”

  要证明古人智慧超群,自然少不了文献的存在。昨天,专家也现场展示了敦煌出土的文选《运命论》。据介绍,《运命论》收在《昭明文选》第53卷里,该文选是我国编选得最早的一部诗文选集,由梁武帝长子组织人编纂而成,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刘刚介绍:该文选上面的字体为楷书,但经过考证,专家发现该楷书与唐朝正统楷书相比有出入,由此得出该文选应该在唐朝以前。如果近距离细瞧,还能发现文选有七处曾用黄色颜料改动过,这也是古人的习惯做法,就如同现代人用涂改液。说到这里,刘刚不由兴致勃勃地谈起了“信口雌黄”这一成语的由来:“据说古人很喜欢用雌黄、雄黄来涂改书写错误,但有些时候是随意改的,所以也就有了‘信口雌黄’这一说法。”

  精美玉器让人大开眼界

  同样让人大开眼界的还有精美玉饰。昨天亮相的“出廓双螭纹玉璧”、“蝉形玉?”、“猪形玉握”三件玉质饰品,均出土于河北定县北庄汉墓中山简王刘焉之墓,堪称汉代皇家用玉的典范。三件玉器都质地温润、玲珑剔透,制作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其中,出廓双螭纹玉璧采用和田青玉制成,外缘被雕出了龙、凤、螭、虎等动物纹饰,两螭曲身相搏,线条优美,璧两面还雕琢有饱满的谷纹,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内外花纹相映成趣,使玉璧更显高贵,明显是汉玉中的精品。与此同时,另一端的蝉形玉?及猪形玉握也同样抢眼。

  研究员喻燕姣透露:两者都为葬玉,玉?为死者含于口中之玉,玉握为死者手中握着的器物。古人认为人死不能空手而去,要握着财富及权力,同时,蝉因为在最后脱壳成为成虫之前一直生活在污泥浊水中,待脱壳化蝉后却立于高枝只饮露水而被古人认为乃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之物,因此常被放于死者口中,表示死者灵魂可脱离污秽的死亡躯壳重生。在领略古玉的美丽之余,专家的这一番话,又使得观众获益良多。

  此外,昨天提前亮相的国宝还包括贴金彩绘如来佛立像等精美佛像,它们也让人欣喜不已。省博物馆工作人员还透露:“7月15日左右将开始正式布展。”

  本报记者 陈 琳
                                  来源:潇湘晨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