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报记者 钟?璐 实习生 廖祖雄 岑柳冰 通讯员 钟迪)搞收藏,求的是心头之好,玩的是真金白银,广州有一群古董收藏者们,在民间收藏天地中如痴如醉,不断遇到精品的诱惑、赝品的困扰,他们的经历中充满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天光墟里鱼龙混杂
收藏的途径很多,但不少人是在天光墟(鬼市)的地摊里“寻宝”的。
广州的天光墟最早兴盛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山七路土兴巷,大约1984年迁到清平路,1986年又迁到中山八路的一个球场,90年代再迁到带河路,1999年春才迁移到现在的西关文昌北路。每天早上6时至8时左右开档,日日成墟,到2003年后就慢慢变成每周一次了。
每逢星期二清晨,文昌陶瓷玉器工艺市场都是熙熙攘攘,家住广州的各路古董收藏发烧友都会云集于此,多年来乐此不疲。
在这个市场里,一两米宽的摊档一档紧挨一档,足有200米长。市场楼上,除了一排排固定的铺位外,过道上、空地上也首尾相接。地摊上的古玩琳琅满目,碗碟、花瓶、烟袋、香炉、牙雕、陶器、文房四宝、古书……虽是摆地摊货品,但价格也不便宜,若是真品,开价都要几千或上万元。
发烧友们操起小电筒和放大镜,将一件件东西拿起、放下,放下、又拿起,生怕由于差之毫厘而让宝贝从眼皮底下溜走。确实,淘宝的过程是对一个人眼力和知识的考验,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古玩商品里,鱼目混珠、以假乱真的现象随时存在,要想从中“捡漏”找到好东西确非易事。
在天光墟里,知识、眼光、耐心才能带来真宝贝,稍不留心,珍珠就变成了鱼目
上图:收藏者正在仔细鉴别青花瓷罐
眼光决定能否淘宝
在天光墟,幸运“捡漏”的好事时有出现。
前几天,一对年轻的白领夫妇曹先生和杜女士利用闲暇逛市场,在地摊上看中一只光绪年间的人物粉彩花瓶,一轮讨价还价后,他俩以100元购得。其后据行家估算,实际上价值在2500元左右。
退休干部伊有成也很行运,那天一进市场,他就被一个地摊上闪现的“活光”吸引住了,他反复细看,认为那是一件稀有的清代猫眼石鼻烟壶,档主才开价1000元。双方经过多轮的讨价还价,老伊竟以300元买了下来。
天光墟这个古玩市场已有20多年历史,至今,也有不少藏家为当时与良机擦肩而过后悔不已,过去由于经济不宽裕,即使是逛墟也是看的多买的少,且买的多是小东西。一位老藏家说,十多年前曾经有一个定窑的刻花玉壶春瓶开价只要200元,估计还价100元左右就能买到,现在已可卖到很高价钱了,但是那时就是买不起,现在回想起来真后悔莫及。
也有当时经济好、眼力好的收藏迷把握了机会而买下好东西,现在广州某大学当教授的卢老师,15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以5000元的价格买到了一只玉壶春瓶,它属于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定窑(紫定)中少见的古瓷器,现在这件玉壶春瓶的市场价值已达到10万元左右。
上图:熙熙攘攘的天光墟摊位
淘来宝贝聚会鉴赏
距天光墟数百米的金龙船海鲜酒家的一个厅房,是酒家每周二特意留给这些收藏发烧友淘宝后聚会的固定地点。每次聚会,每个人都把“宝贝”拿出来让大家鉴赏,往往还会请来在收藏界被大家尊称为“梁大师”的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梁戊年。
那天记者在现场看到这群收藏发烧友正围着年过七旬的梁戊年鉴宝,首先是断代,然后判断市场价值。只见梁老先生把一个茶叶罐托在手上,拿起放大镜左看右看,然后望着大家不紧不慢地说:“这是清后期光绪年代仿康熙年代的茶叶罐。”接着他说出根据,并对持宝人老何说:“你50元就买到,值啊!行内价800至1000元,拍卖场上就是2000至3000元了。”老何听了,乐呵呵地猛点头。
梁老先生说完就把茶叶罐放到台面转盘上,让其他人也“一睹罐容”。他深有体会地告诉大家:“我们看古董有三招:第一是看器形。这个罐很明显就是扁形,不是圆也不是方。第二,就要看青花,先看青后看花。看青可以判断年代,再看花就是看图案是不是与年代特征配合。第三,就是看‘屁股’,即器物的底部或圈足。我们摸古玩时哪个部分都要看得清清楚楚,特别是底部无釉部分,我们称为‘露胎’,纹理的疏密、瓷质、火候都能从这里看出来。”
这群收藏发烧友告诉记者:“我们这班人是老有所乐,也是‘三无’和‘三有’人员。三无就是‘无组织、无纪律、无章法’,三有就是‘有交情、有目的、有研究’”。据了解,这个定期聚集欣赏古陶瓷、谈论淘宝经的发烧友群体目前已有好几十人,他们中有大学教授、机关退休干部,也有个体劳动者,只要对古玩感兴趣,就可以加入这个圈子。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