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钺是由石斧或玉斧演变而来的,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流行于商代、西周。钺的形状像大石斧,多有大穿孔。商代玉钺多琢有兽面纹。商周时期的青铜钺由玉钺演化而来,但青铜钺属兵器类,用于砍杀,而精工制作的大玉钺已失去原有实用功能而发展成为礼仪用玉或陪葬用玉,是象征氏族首领或军事首领的权力的礼器。这种玉钺在良渚文化的大墓中多有发现。大型玉钺、青铜钺更成为王权的象征。
鉴定技巧
利用工艺痕迹鉴别玉钺玉器年代,人们往往用金属、金刚砂(又名解玉砂)等工具将玉钺穿孔、镂雕,玉上的孔和线条往往留下历史上制作的痕迹。比如春秋、战国以前由于钻孔工具较软,所以往往是进口大、腹身小的喇叭孔,且时代越早喇叭孔越明显。这一点,现代仿的与原始工艺的痕迹(效果)是不一样的。战国以后的玉钺一般只见直径相同的垂直孔。
至于线条,夏朝开始,人们采用金属砣子去磨,线条沟底平滑,有弧度,两端细、浅,中段粗、深,用放大镜观察可以发现长线条并不直,中间有用砣衔接的痕迹,这也是鉴别的要点。
市场分析
投资玉钺多看多学,这样才能更多地了解古玉的特点、工艺,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购买到价值高的玉钺。投资者还要时刻保持冷静,谨慎行事。由于玉器等古董类艺术品的价值很难确切地通过鉴定得出,往往受个人喜好程度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同时又有很多仿冒品在市场上大量存在,因此投资者应避免盲目跟风,警惕炒作。
收藏小贴示<<<
旧玉新作纹饰辩伪
造型是基础,是初加工;装饰是精琢,是锦上添花。无论是鉴定出土玉,还是传世仿古玉,纹饰都是重要的依据。
伪造玉器者,常用光素旧玉器改作纹饰以求高价出售。那种用光素旧玉器改作的有纹饰玉器,虽然玉料和纹饰仿得很像,但是刻琢纹饰与玉器制造并非同一时代,所以刻纹处与没有刻纹的原表面沁色和熟旧程度是不同的,即刻处色新,原器未刻纹的地方表面色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