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珠宝拍卖市场上,四大宝石(钻石、红蓝宝、祖母绿和猫眼)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份额。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中国由于人们自古至今对玉石的偏爱,翡翠和白玉则是珠宝拍卖中的永远的重头戏。近些年来,翡翠的涨势来势汹汹,就连著名的英国FGA珠宝学院都不得不感叹着一月一涨的翡翠价格,而将原本的教材中世界四大宝石扩展成五大宝石,这改变了原本平稳的世界珠宝市场格局的第五大宝石,当然是翡翠。 虽原产地在缅甸,但几乎所有的翡翠原石都在一出生后便被运到中国,经过中国工匠的精心雕琢后便流入了有着广大受众的消费市场,其中的一些佼佼者便开始领跑中国的珠宝拍卖市场。
中国翡翠拍卖市场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嘉德(微博)在1995年的秋拍珠宝翡翠专场上以68万的高价拍出了一条老坑玻璃种的翡翠长珠链。从此,中国珠宝拍卖市场时隔不久便会出现一件天价拍品。在2000年的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的白脂玉翠三百年专场,拍出了中国第一件过千万的翡翠拍品,成交价为1520万元的翡翠珠链。在刚刚过去的11月,北京艺融的翡翠专场上一块帝王绿的满翠大方牌更是以令人震惊的1.03亿元成交价成为中国珠宝拍卖首个破亿的拍品。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翡翠市场的火爆,并且其价格在短短数年内的暴涨呢?
的确,和其他门类的艺术品一样,宝玉石也跟上了本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一路高歌的前进大步伐。但是翡翠的疯长,必须从根源上说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的李老师从事珠宝教育二十余年,亲历了翡翠原料供求之变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只要不带色的翡翠料子,无论是什么种地都是一律被放弃的,很多都拿去修桥垫路。现在能卖到几十万价位的飘绿翡翠,俗称飘蓝花,在当时也只是被视作首饰中最差的料子,被称作狗屎地。从本世纪开始,由于翡翠带绿带紫的料子开采出的越来越少,于是曾经被放弃的无色白色翡翠开始进入市场,并冠上玻璃种、冰种等头衔开始变得价格不菲。
但市场上的高端货和拍卖出高价的翡翠仍几乎为帝绿、艳绿的玻璃种至糯种。所以,坊间所谓的翡翠价格在近年内翻了百倍的说法不完全正确。准确来说,整体翡翠的价格一路飘红没错,但真正翻了数十倍上百倍的,只限于高端翡翠。著名玉石藏家何先生表示,料好的翡翠翻着翻的涨,料不好的毕竟随处可见,也没什么增值空间。比如,十年前20万买的冰种满绿翡翠镯子,可能现在已经值个好几百万上千万。但十年前花20元买的镯子,也许现在也就40元。
于是,原料的价格便成为决定翡翠成品价格的最大因素。那又是什么在操纵原料的价格呢?
从事翡翠生意二十多年的L先生说,每年的翡翠公盘(缅甸官方的翡翠原料拍卖会)他都会去,以前翡翠原石的拍卖都有固定的圈子,买家互相之间也都脸熟。但从2010年开始,缅甸翡翠公盘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面孔,并且一掷千金。今年缅甸公盘时L先生本是看上了一块已经打开了的石头,L先生说当时他从已经切开的那个面上所露出的成色看,准备最高出价200万元,结果开拍以后没叫几轮价就偃旗息鼓了,那块石头最终以600万元成交,被一个从未见过的北方口音的男士拍走。“肯定是圈外人”,L先生很坚定地说,“圈内人,就不可能给出这个价!”
近几年,大笔的流动资金涌入翡翠市场。大量游资的猛然注入,让从事翡翠生意的行内人不得不连呼“买不起了”。归根结底,翡翠行情的飙高,和大量资本运作不无关系,不排虚高的可能性。在今年中国嘉德春拍国石国艺翡翠专场上,翡翠拍品一共上拍62件,仅有16件成交。将近75%的流拍率正是反映了出了翡翠拍卖市场过高的标底而使买家产生了高处不胜寒之感,另一方面也正好反映一个逐渐退烧的翡翠市场和翡翠藏家日趋理性的投资消费观念。
翡翠的投资,和其他艺术品一样,稀缺性才是王道。若资金不够投资顶级品,可以考虑入手中档种地且比较有特色(款式特别或雕工极精美)的,也有一定的升值空间。要了解市场行情,勿冲动或跟风,抓住买入与卖出的时间点。识货很重要,若不能准确分辨翡翠A、B、C货,起码要了解一下不同的种地和颜色,能判断出是否有升值的可能性。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彭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