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一周报记者/陆斯嘉
今年7月,在西泠印社(微博)举行的中国当代玉雕大师作品专场拍卖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德?的《青史香尘》白玉摆件以1035万元的成交价,创出了中国玉雕大师单件作品历史最高纪录。
得知这个消息后,吴德?在电话里淡淡地向理财一周报记者陈述:“《青史香尘》是我五年前的作品,曾被一位上海藏家收藏,前不久我听说在西泠印社被拍出高价。”
2011年10月14日,记者在上海闵行区虹梅南路一处工厂的顶楼,初次见到德?堂的主人,一身中装,蓄灰髯三寸,目光炯炯。为了躲个清静,吴德?把工作室安置在上海滩偏僻的一隅。复提起西泠印社春拍一事,德?堂主已记不起来,而说起往事和琢玉之乐,他的记忆便被屋内缭绕的沉香吹醒了。
十四岁学艺
吴德?自言,他从小不是一个循规蹈矩之人。与同龄孩子相比有点不太“常规”。“小时候,我脑子里总是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可能是性格比较内向,喜欢通过绘画来表达,可以说我小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从绘画中寻找乐趣的。”
小学四年级时,正值“文革”,社会上大搞“批林批孔”的运动。街道为了宣传工作,到学校请老师帮忙。老师认为吴德?画画不错,就让他临摹一本关于孔子的小人书。一本一百多页的书,是由吴德?一个人完成的。因为这件事情,毕业时,当上海玉雕厂工业中学面向全市招生时,老师便推荐了吴德?。
1961年出生在上海的吴德?,祖籍是文化重镇南通,是许多文化名人的故里,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末状元张謇皆出自南通。吴德?认为,正是这种地域文化对他与家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选择学艺道路时,他的家人并没有阻挠。家人对他兴趣的支持,在少年吴德?看来已经是莫大的鼓舞了。
1975年,经过玉雕厂的严格挑选,年仅14岁的吴德?便迈入了玉雕行业。从那时算起,至今他已与美玉相伴36个年头了。
才华初露
吴德?入学时,玉雕厂工业中学一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大约40多人,学生年龄都是10多岁。
当年的玉雕厂工业中学主要向社会输送玉石雕刻、象牙雕刻等人才。当时上海有金属一厂、金属二厂,厂办工业中学的学生就直接向工厂输送。每个厂都有一个工业中学,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培养方法也造就了一批工艺美术方面的人才。
工业中学有一个培训车间,供学生进行玉雕基础训练。吴德?和同学从临摹海派玉雕的画稿开始入手。二年级时,逐渐由平面绘画转入立体造型,载体也由纸质变为玉石,开始接触雕刻。雕塑和绘画对形体理解程度的要求不一样,“雕”和“塑”又不同,对造型的理解要更深刻,对雕刻者的空间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要求更高。为了使造型准确,吴德?仔细研究人体结构,熟稔人体每块肌肉的位置。
吴德?求学期间的启蒙老师是张敏涛,他不但要求学生精准把握人体结构、比例,还必须做出神态和感觉。在同学眼里,吴德?是异常勤奋刻苦的。昔日同窗、上海城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振峰印象中的吴德?平时少言多思,不太参加集体游玩活动,却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密密麻麻画着手部、脸部的特写。
有一年,张敏涛老师组织学生到动物园写生后,吴德?做了两只狼在争斗的雕塑,把狼的身体比例、动物骨骼、肌肉都把握得很准确。吴德?还是班里第一个背上画夹的,他自己动手,用三夹板和军用布粘出的画夹让同学们很羡慕。
忆起那段求学岁月,吴德?流露着怀念,“这段学习,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给我今后的玉雕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玉雕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宽泛的‘美术’的概念。和老一辈玉雕人不一样,我们所学的内容是系统的艺术理论,很有针对性,包括素描、中西方雕塑、国画、工笔画和各类的人物、动物线描,可以说基本的美术课程都包括了。”
玉雕厂的过客
1978年从工业中学毕业后,吴德?进入玉雕厂。当时玉雕厂有职工1000余人,仅车间就有炉瓶、人物、花鸟、小件、抛光、象牙等多个门类。吴德?被分入人物车间。
厂里安排给吴德?的车间师傅并没有教给他什么真本领,“我从来没有跟他学过”,真正的本领是他“串”车间,向萧海春、周庭芳、朱其发、朱宁苏等玉雕前辈“偷”学来的。他把萧海春的大气、周庭芳的细腻、朱其发的老派一点点吸收为养料。
磨玉是个苦差事,没有坚定的毅力是无法坚持的。吴德?深知,一个琢玉人的才情、学识、悟性全部是建立在勤奋、执著的基础上的。为了学好技术,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不低于10个小时。
在玉雕的几年中,吴德?主要做仕女、罗汉、童子、龙凤等题材。人物,是他最喜欢的题材,人物作品的塑造如果表现恰当,艺术感染力更强。比起其他玉雕方向,吴德?也更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神态,利用肢体语言渲染人物情绪。
吴德?常把玉雕厂的岁月形容为“玉雕大学”,他从前辈那里学到了“眼高手低”的理念。只有“眼高手低”才能给自己进步的空间,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反过来说“眼低手高”,对作品每次都满意,就失去了上升空间。
吴德?进入玉雕厂后不久,中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初期,玉雕厂也在体制变革中发生着转变,束缚的环境让吴德?感到不适,他也寻求自我突破的机会。1983年,吴德?成为第一个从玉雕厂辞职的员工。扔掉了铁饭碗的他,选择了“下海”的道路。
南下入滇
选择了“下海”的吴德?,先在苏州工作一年,1986年去了云南。在云南做翡翠生意的人很多,在那里有琢玉人的生存空间。
20世纪80年代初,云南有大量的翡翠原料输入,当时翡翠原料的拥有者有香港的、台湾的、大陆的和当地个人的。吴德?买不起原料,主要是帮他人设计和制作。1986年时,云南瑞丽几乎没有做玉雕工艺品的,主要以手镯、小挂件为主,用翡翠做立体摆件,吴德?是第一人。
那段时间,他一边工作一边钻研,把全部精力集中在玉雕上,根据不同色泽的翡翠玉料设计出不同的作品,支持他的信念只有一个,就是“被认同”。吴德?需要被别人认同,更需要被自己认同。
翡翠的颜色丰富,色彩走向的未知因素比较大,对创作者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应变能力要求很高,而正是因为翡翠的丰富多色,也给了他更大的创作自由,锻炼了想象力。
说到在缅甸、云南颇盛行的赌玉,是在云南生活过几年的吴德?常思考的问题。“在玉石领域里,心术不正的商人有这样一句话,赌玉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只要你今天买进的玉料,明天是输是赢,已经和付出的价格没有关系了。看似合乎逻辑的一句话,却不知里面有着多少陷阱与诱惑,他让你无法怪罪于他人,因为是你自己要赌,赌博的输赢是正常的。诱惑的是,说不定你能赌赢一块好的玉料。在这样的一个利益的驱使下,玩玉者的心理变化是非常强烈的。赌的刺激,给他们带来昙花一现的快感,而最终,失败的复杂感受,在他们心里,却难以安心平和,可悲啊。”
吴德?在云南逐渐闯出一条路后,后来又有一批从上海玉雕厂出来的工人去了云南,在那里形成上海玉雕的一个圈子,带动了了当地玉雕的发展。
1993年,吴德?回到上海,成立了玉雕艺术工作室,日渐成熟的他,希望在更独立的空间中完全自由地发挥他对玉石材质的想像力。当时工作室有六七人,都是原来玉雕厂的工人,作品仍然以翡翠为主。每个月必须要出四五件作品,主要是完成云南和香港的来料加工。
白玉美人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上海的玉雕市场基本是由翡翠一统天下,白玉市场主要是做古玉、以仿旧为主。但这个环境,在90年代中期之后开始慢慢转变。
在这个变化中,需要提到的是一位名为林子权的台湾玉器鉴赏家。早在1989年,他就在台北建立了观喜堂玉器品牌。在他看来,上海玉雕做仿旧件,即便仿得再好,也不及一件真品的价值。1994年后,他认为上海玉雕应该在造型上有所突破,率先将现代题材引入国内玉雕创作中。林子权尝试将中国的佛像和欧美现代雕塑结合,并用白玉作为材质。白玉色调单一,尤其适合现代雕塑。
受到市场的启发,1995年起,吴德?也开始摸索用白玉表现现代的主题。吴德?认为,从技法层面看,白玉很多表现手法在翡翠雕刻中不能采用。白玉用的是单色、长线条和块面,可以做得很精细,因为白玉的晶体排列是整齐的,适合表现更为含蓄、更微妙的细节变化。
在玉雕界,吴德?与颜桂明、洪新华被称为“罗汉三杰”。此外,从吴德?的济公系列作品中也能看出他扎实的人物雕刻功底。当这种童子功与白玉遭遇时,变幻出了一个独特的女性人体系列。
“我感觉白玉的特质更适合一些柔美的题材,白玉的特点就是白皙细致、凝若羊脂,所以在我看来,白玉的美在于它的含蓄、内敛的阴柔之美,更适合表现女性,这样的创作也更具有创新性和观赏性。从女性的造型上说,以阴柔为美,造型以曲线和大块面为主,在表现白玉的形式美上比罗汉和济公更有优势。”吴德?这样解读白玉与女性人体系列的关系。
从面部的结构看,无论脸蛋是胖还是瘦,都是鹅蛋脸。眉毛一般是柳叶眉,眼睛为丹凤眼。鼻子是水滴鼻,嘴是樱桃嘴,发型则根据造型发挥。
其他的部分,肩膀是圆润的垂肩;胸一般是丰胸、袋胸;手臂一般处理成细长形;手为春笋手;腰是杨柳腰;臀部表现为丰满健康的翘肥臀;大腿的部分比较夸张,以便于和臀部衔接;小腿部分偏细,可以说是蛙腿;足是小脚,就是缠足脚。
在一次评比中,一位女评委说,吴德?的女性人体作品拿在手中会觉得脸红,因为雕刻得非常逼真。
在观赏吴德?的一件女性人体白玉作品时,记者眼中,闪过了提香作于1538年的名作《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同样是修长的人体线条、丰腴的身材、优雅的面容和袅娜的形态,从这些裸露的女性身体中,都能感受到生命的温度。
在创作女性人体系列时,吴德?注重了两种美,其一是结构美,其二是曲线美。吴德?说,在他的作品中,女性人体的结构并不是按照客观事实来创造的,它是在人体比例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而成,而“度”的拿捏必须建立在美的基础上。为了体现动态的美,在衣纹处理上,不但要有正面的S形,还要有侧面的S形,达到三维空间的立体S形处理手法。同时,通过线与面的过渡,实现人物飘逸的感觉。
曾有人赞叹作品刀法老练,而吴德?却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如果留有刀法,说明作品没有做好,一件好的作品是看不出刀法的。
“想办一所学校”
吴德?把自己的人生分成了三个阶段,从工业中学到玉雕厂的一个阶段是基础时期;离开玉雕厂,独立闯荡市场,是融入社会的磨合和实验阶段,他称那时的自己为一块璞玉,被社会打磨,去掉娇气、傲气和学生气,这是他人生的第二阶段;现在的他,进入了第三阶段,在这个升华阶段,不仅要做出社会“应该有的东西”,还要引导社会,创造社会“需要有的东西”,现在的吴德?正处于创作的活跃阶段。他希望将自己的艺术实践成果传承给学徒,但师徒传习的现状,却让他感到有些遗憾。
理财一周报:在艺术上取得成功,需要何种素质与条件?
吴德?:刻苦,最关键的是天赋和灵气。我现在看学徒是否有灵气,从做活的手法和精神状态上,基本就能看出。有灵性的学生,哪怕是一个笔触,都能看到他强烈的自我肯定。
理财一周报:您每年带几个学生?
吴德?:每年会有六七个新学徒,也会淘汰不合格的学徒。但我感到很可惜,有的学徒教了两三年,稍有能力就被挖走了。我身边最久的学徒有六七年了。
理财一周报:现在带学徒与您在玉雕厂学习时有何不同了?
吴德?:现在的学生,学习手法比较快,但艺术基础较差。以前,我们有美术基础课,训练绘画和雕塑技能。现在的学生比较急功近利,有一个学徒三次离开又三次回到我身边,有两个学徒二出二进。
理财一周报:您对学徒还是宽容的。
吴德?:他们也是被社会诱惑的,不能全怪他们。但他们出去并不能独立,我能教给他们的是制作技术,但动手能力强不等于艺术基础好。我想,以后有机会办一个学校,不仅教学生雕刻方面的技能,还能让他们全面学习绘画、雕塑和艺术理论,像我们当年学习一样。如果能得到支持,很想建立一所学校,把海派玉雕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