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之美兼五德者”。中国玉器源远流长,“玉不去身,君子与玉彼德焉”,中国人对玉的特殊喜好自古有之。我国的玉雕自史前时期的新石器时代开始至今已经历了七千余年的发展,是历史与文明的见证与载体。近日,在中国地质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玉文明探索暨民间收藏精品展”上,各种各样散落民间但珍贵非凡的个人古玉藏品,令笔者目不暇接,大开眼界。
这里不仅有至拙大古的原始之美、细致精密的仿生工笔之美,还有抽象写意的意境之美。展品以新石器时代的藏品为主,也包含商、周、战、汉等时期的历代古玉。在展出的220件藏品中,有从内蒙古红山遗址捡拾的带孔石斧、从潘家园地摊收藏的黑皮玉猪龙,以及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从内蒙古赤峰收藏的玉质甲虫等等……从中不难发现,早在距今8000年前制作的玉器中,中华先民们已经拥有了怎样精细的社会分工和怎样高超的社会生产力。如古玉鉴赏家曾力先生提供的虞夏时期的玉质龟驮碑,上有36字碑文,经古文字专家破译,该碑文的主题是距今约5000年前的《月亮经》。中华远古时期早已存在着出乎现代人想象的高度文明,真正的古玉藏品无不神采飞扬、魅力无限。
这次展出的展品都是从民间征集、甄选的玉器、石器等个人藏品,体现了古玉收藏的普遍性与代表性。在中国,主流收藏一般指博物馆或拍卖行的高端藏品,其实,大多数收藏者存在于民间。没有民间收藏,又何来高端藏品呢?而通过对民间古玉的了解与研究,进而加深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引领人们探寻中华史前文明的发展足迹。Source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