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的杨先生说,吸取教训,再也不自以为眼力高胡乱买了
家住渝北龙溪的杨先生迷上了玉石鉴赏,经常捧着一本珠宝鉴赏大全学习。他自认眼光长进了,最近壮着胆子开始四处淘货。没想到的是,杨先生瞒着家人花费万余元买回的几十件东西,经行家鉴定,几乎全是赝品。
他迷上玉石类藏品
从鉴宝类节目走红电视开始,爱好传统文化的杨先生便开始迷上玉石类藏品。
“一开始我特别喜欢看关于玉石的电视节目,后来干脆去书店买回了一堆珠宝鉴定、鉴赏类书籍,开始钻研。”昨天,谈到他最爱的玉石,61岁的杨先生一下子来了精神,能滔滔不绝地说上半天,一改平时的少言寡语。杨先生不仅买书、看书,还自备了放大镜、电筒等鉴赏工具,爱逛商场研究玉石类商品,“玉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越钻研越有意思。”
可是在家人看来,自从杨先生着迷玉石后,整个人都变了。“在家话变少了,每天一个人呆在书房里,捣腾偷偷买回来的东西,各种玉石摆件、玩意儿越积越多。”杨先生的老伴昨天告诉重庆晨报记者,他迷上玉石后变得很神秘,家里被褥、书柜、抽屉里到处都是“藏品”。
更让家人担心的是,杨先生从来不说“购买玉石花了多少钱”,“在玉石上投入了多少”也一直是个谜。每次家人旁敲侧击地提到花费问题,杨先生总是火冒三丈,大喝着说,“你们都不懂玉,这个以后会升值的,可以当成传家宝。”
杨先生越发“内向”,在家里也尽量避免和家人交谈,一回家就闭门钻研藏品,忙着对照鉴赏大全翻书对比、用白布擦拭,免得因为买玉和家人争执。
挪用3000元生活费
上个月,杨先生的老伴发现,放在家里的5000元生活费突然少了3000元。“如果是小偷,一定不会留下2000元,这不是出了内贼吗?”家里几十年从没丢过钱,老伴顿时疑心这次丢钱和杨先生买玉有关。
在儿子、媳妇和老伴的轮番攻势下,杨先生很快承认挪用了生活费。原来,他之前看中了一批价值便宜的美玉,一股作气买了8块,私房钱不够,于是就从生活费里拿了3000元。
“爸爸说花了1万多元买了玉,我们要求看看东西。在我们看来,这些玉石饰品和地摊上的没有两样。”小杨告诉重庆晨报记者,看了父亲的藏品顿时心都凉了半截。并且,小杨还发现,父亲买回家的玉石挂坠里有可疑的染色物。
杨先生的这些玉石是在游摊上购买的,连发票都没有。于是,杨先生主动提出,把这批藏品送去鉴定一下。“我打听了,鉴定玉石需要提前预约,最快也要清明节小长假过后了。”鉴定一时做不了,杨先生着急了,这几天他坐立不安,夜夜辗转反侧。
连续两个失眠的夜晚过后,杨先生等不及了。上月31日,他带着藏品来到人民大礼堂附近的古玩市场,找行家过眼。
8件有7件藏品是假的
杨先生捧着精美的玉石盒子,挨家到收售玉石的行家处询问。让杨先生寒心的是,一打开盒子,古玩店老板们多数瞟上一眼就同情地告诉他,“东西不用看了,肯定有问题。”
“货不对,不用看了。”古玩市场内一位鉴赏玉石多年的李老板,见杨先生神色黯然,同情地拿着其藏品多说了两句。在李老板等资深藏家看来,杨先生花 13400元购买的这8件东西,多是合成制品,和天然玉石不沾边。其中有一块确实是真玉石挂坠,但用料很次,市场价不过几十元,毫无收藏价值。
“喜欢玉石、收藏玉石没有错,但我们建议藏家们用家里的闲钱来进行收藏,一定不要用生活费。”古玩市场的藏家们提醒杨先生,玉石鉴赏入门难度非常高,一般人自学很难掌握,需多看多对比,和同行多交流,才能进步得快。像杨先生这样关在家里一个人琢磨,肯定长不了眼力。
“花1万多元交学费,我心服口服了,以后多看少买。”在古玩市场老板们的开导下,杨先生说,吸取这次教训,再也不自以为眼力高深胡乱买了。杨先生最后还提醒老年朋友们,如果没有好眼力,来源不明且无质保卡和发票的玉石千万别买,免得花冤枉钱。
重庆晨报记者 刘琳
得知自己收藏的玉石大都是赝品,杨先生显得十分沮丧。
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