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其在海外拍场频频大手笔竞购,但许多藏家对其经历和藏品都三缄其口
本报记者/赵全敏
许国文有一个心愿:有朝一日能带着自己收藏的玉器去国外展出,“让外国人看看我们中国藏家的收藏眼光和实力”。
去年年底,许国文以民营企业家身份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的“玉蕤”展在一个月内就吸引来约20万观众,打破了浙博的参观纪录。那场展览中,展出了许国文收藏的百余件玉器精品,其中九成展品来自海外。为了收藏这些玉器,他花费了20多年时间,跑遍了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参加了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地举办的无数场拍卖会。
签证卡住淘宝人
许国文自小就对玉器有浓厚的兴趣。上世纪90年代,他自己经营的工厂业务越来越红火,经济效益可观。其间,他利用各次出国的机会,接触到了国外的许多中国玉器精品。随着许国文参加海外拍卖会次数越来越多,他收藏的美玉也越来越多。这些玉器多为明清玉器,其中有不少还是宫廷玉器。
在海外参与竞拍并不像外人想象的“有钱就行”,比如,签证就是一道难关。
在许国文的藏品中,最心爱的是一组宋代修内司白玉。这套玉不但雕刻细腻精美,刻有陶渊明、李煜等许多古人像,而且还带有乾隆时期的紫檀云龙纹木盒包装。这套玉器是2006年许国文从纽约佳士得竞拍回来的。拍卖开始以前,他看到图录时就对这组白玉动了心。但是,此前4年他的赴美签证都被拒签,对方甚至没有给出任何理由。拍卖开始前,他去申请签证时还担心不能顺利过关,没想到过程却异常顺利。许国文因此相信,这套玉器和自己的缘分最深。
民企老板频赴海外购宝
近年来,国内收藏市场风生水起,一些浙商纷纷加入收藏行列。有业内专家表示,浙江民间收藏的文物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一些国有博物馆也难以企及。
浙江民营企业家进军艺术品市场并非始自近年。据悉,自上世纪90年代末,大量浙江民企完成原始积累后,就开始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文物收藏。一些实力雄厚的私企老板纷纷前往国外大拍行,在拍卖场上与各国收藏人士竞争,并且颇有斩获。
尤其是最近几年,关于浙江藏家在海外购回珍贵文物的消息屡屡见诸报端。不论是明清瓷器珍品,还是宋美龄遗留的清代巨型屏风,每次浙江藏家在海外拍卖会上出现,其大手笔竞购国宝的表现都会引来众多关注。2004年年初,美国《华尔街日报》曾详细报道了两位浙江藏家如何以数倍估价在海外拍场成功竞回多件文物的经历。文中提到的两位藏家所收藏的部分精品,还曾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的浙江民间珍品展上进行展出。
据浙江某民企集团负责人透露,该集团每年购买海外文物所用资金在3000万到6000万元人民币之间。迄今该集团已至少投入3亿元,购得瓷器、玉器、明清家具和书画等各种艺术品1000多件。
关于频频收购海外文物的原因,一位浙江企业家对记者表示,作为一个实业家,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收集流落海外的中国国宝,并将它们带回国内。也有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很多企业家搞收藏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同时,他们也想把收藏文物珍品作为打造企业文化的手段之一,希望以此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另外,部分企业家也是看中了近年来文物价格增长迅速的升值潜力。在必要的时候,他们可以选择出让一些收藏珍品以备资金方面的救急。
多数藏家非常低调
经过一场“玉蕤”展,现在人们提起许国文,几乎都会马上想到他的那些玉器精品。但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在这次展览之前,即使是他的同行,也不清楚他家里居然藏了这么多的宝贝。
对此,许国文自己的解释的是,他不是一个高调的人。同行们虽然知道他喜欢玉、赏玉、玩玉,但是没想到那么多经他手的玉器他都留了下来。许国文曾肯定地对记者说,“很多人说我们私人藏品到博物馆展览是‘镀金’,为的是藏品之后能卖出更高的价钱。但我可以负责地告诉你,我完全不是这个目的。这次展览后,所有藏品我会重新锁在家中的仓库里,一件也不会卖”。
事实上,类似许国文这么低调的浙江大藏家有很多。他们拥有许多珍贵的藏品,有的甚至建起了自己的私人博物馆。但这些博物馆并不对公众开放,那些文物珍品也只在有重要客人或是主人的亲朋好友到访时,才有机会一展庐山真面目。不只如此,很多大藏家也并不热衷接受媒体的采访,很少在媒体上露面。一些媒体记者在联系采访的过程中即使颇费周折,也见不到收藏家本人,而只能从其助手那里了解到一些有限的情况。
浙江省博物馆曾经举办过“家有宝藏??2003浙江民间收藏珍品大展”。展出了来自浙江民间的瓷器、铜器、书画、玉器、工艺杂器等多个门类、280件(组)珍品。其中不乏民营企业家们从海外重金淘来的国宝。但它们究竟从何而来,工作人员却三缄其口,因为“事前已与收藏者们签订协议,所以不便公开透露每一件藏品由哪位人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