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石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品,凝聚着古代学士和现代文人的特有情感。评价印石的优劣,古人有“首德而次符”之说。
对于印石之德,也即品质,人们提出“细、结、润、腻、温、凝”六字诀。石巢先生在《印石辩》中解释为:细,指质地细密,用放大镜看不到颗粒;结,指结合紧密,光泽好,入手有滑感;润,指如石内生泉,握一会儿石头就布满水珠,如露之欲滴;腻,指肌里油溢,摩挲一会儿,就像往外冒油一样,如油之欲滴;温,指如玉之蕴;凝,指有通灵感,如半透明的冻状。
次符即色,现在来看是不可忽略的美石标准之一。如果田黄没有熟栗般的金黄,决显不出王者之相;鸡血石如果没有夺目的艳红,不可能取得石后的美誉;封门青没有清雅脱俗的淡绿,怎能取得文人雅士的欢心?
印石在大自然中生成,受各种天然元素的沁染,留有各色花纹,这也是决定印石品质的一种因素,如田黄就有红筋格和萝卜纹。
印石的块度越大价值越高,规则的方章成型时耗材较大,所以在重量相同时,规矩的印石要比随形章价格高3到5成。
最后,决定印石价值高低的是雕工和印文的文化含量。雕工包括印纽和边面的雕饰、边款等。好的印因材施艺,构思巧妙,布局得当。老印石多为文人学者自刻印文,其内容多自励自慰,用词或纯朴或华丽,令人玩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