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翡翠价值上涨如此之高?究竟是人为炒作,还是必然趋势?未来翡翠的价值发展如何?这是很多收藏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字画、古董这些门类的艺术品是有很多人专门买进就是为了升值后卖掉的。我认识很多这样的朋友,聊起来常常说,我前年买的什么,今年卖了多少,涨了多少钱。其实这些人并不是行家,行家以买卖为生是正常的,而存在大量的藏家(其数量远多于行家)低买高卖,这市场就肯定有泡沫存在。这也能解释为什么2006年春季拍卖,当字画上涨过高,很多成交的作品都没有人提货,自此,字画的价格有了明显的回落。
翡翠的价格上涨和其它艺术品是有区别的,翡翠价格主要是由供求关系和开采成本决定。
翡翠的需求几乎完全在华人世界,以前主要是香港、台湾,还有新加坡、印尼、日本、韩国等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近几年来,国内经济的崛起,使得中国成为了翡翠最大的消费市场,尤其是北京、上海、云南、浙江成为了最高档翡翠的主市场。此外,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国家也成为了中低档翡翠的新兴市场。这些市场的兴起,使得翡翠的需求呈几何数量级的增长,而翡翠由于高档、低档相差悬殊极大,低档产出量巨大,恰恰能满足各种不同阶层的需要。
供不应求是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每年在仰光都有由政府举办的原料拍卖会,分别在3月、6月、10月,前往参加竞投的行家每次都在增加,每次公盘中,低档原料的供应还是非常充足的,而高档原料由于数量极少,每次都是行家们极力竞争的对象。低档翡翠常有很多份无人问津,即使成交,价格也往往只是底价,这表明竞争的人少,常常一份料只有一两个买家,而且买家的兴趣不大,竞投的决心不强,所出的价格也不高,成交率很低。而高档原料的成交价有时会达到底价的100倍。
在最近两年举办的翡翠公盘拍卖中,有一种非常突出的现象,行家看一百万的原料,往往出到两百万买还没有机会买到,最后可能要被别人以三百万的价格买走。这表明了翡翠行家对翡翠零售价格的看涨是有基础的,也并不是由几个人操控的价格炒作。
在2004年缅甸政府举办的翡翠公盘拍卖中,有一件事相当有意思:一块老帕敢翠料是切成三四块的明料,在2004年3月缅甸公盘上标价18万欧元还无人问津,没有拍出去。到了6月的缅甸公盘上,政府又拿出这块料出售,让政府没想到的是仅仅时隔三个月,这块料竟以75。9万欧元成交,价格上涨了3倍多。
文章来源:新书《万?讲翡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