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是
翡翠收藏一个绕不开的概念,但是,对于目前众多的
翡翠收藏者来说,“种”的问题已经成为他们收藏之路上的一片充满迷雾的森林,不少收藏者在此迷失了方向。他们常常会把精力盯在“定种”上,为了确定属于什么“种”而争论不休,认为“定种”是翡翠收藏的一个必要步骤。于是,不少收藏者因此感叹,“翡翠真是太复杂了”。实际上,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行家看翡翠根本不是这样,很多关于“种”的说法完全不必理会,比他们想得简单得多。
“种”是怎么来的
“我这块翡翠可是‘龙石种’的……”
“这是典型的‘高冰种’……”
“我们都是从穆纳拿的货,相当好,‘穆纳种’知道吧……”
……
翡翠福佛
眼下,当一个收藏者来到市场中,他经常面对的就是商家关于各种“种”的说法。这么多“种”,到底哪个“种”好啊,怎么买才物有所值啊?结果,收藏者不问还好,越问越打听越糊涂。有的收藏者想到了借助各种翡翠知识的出版物进行阅读,一看后发现,翡翠的“种”还真不少??“三十六水,七十二豆,一百零八蓝”,再拿着书本和市场上的翡翠一对照,有的对出来了,有的不知所云??到底哪个算是细豆种啊,这蛤蟆绿是什么色啊……简直乱了套。
问题出在哪里呢?
实际上,现在大家口头不断提到的“种”,就是过去磨玉的老师傅为了将他所见到的翡翠做个简单区分,对没见到这件翡翠的人能有个描述,而随意用生活中的东西做个比拟,非常“自然主义”。比方说,像玻璃就叫玻璃种;差一点的,就叫冰种;结晶颗粒大的,就叫豆种;有一丝丝绿的分布,就叫金丝种……然后师傅教徒弟,代代相传。这种命名从一开始就是很模糊的,而且不是一种体系,没有系统性,有的时候指种份,有的时候又指颜色,例如“紫罗兰种”。
现在的翡翠市场上听到的这个“种”那个“种”就是由各种不成系统的“种”的叫法所组成的。
来源:和讯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