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价值小于期望值
当日上午11时许,黄女士手里拿着一块雕琢有类似麒麟图案、扁平状的玉石在鉴宝室外徘徊。当记者向她打听手里的东西时,她有些遮遮掩掩地说,这是朋友的,她今天特意帮朋友带来给专家鉴定。“这可能是古代佩在腰带上的东西。”说着,她把玉石在腰上比划了一下。
张广文接过玉石,从不同的方位仔细地看了看说,这块玉大体出自明代,新疆玉种,可能就是古代人腰带上的饰物。
“值多少钱?”黄女士马上追问,脸上露出了笑容。张广文平静地说道,这应该是一套玉饰中的一个,如果是一套就值钱了,单单一个的话,价值就差远了,“只能说不会很值钱”。
这时,黄女士看着桌子上的玉石,脸上没有了表情。有记者想为这块玉拍张照片,她一把抓起玉石,头也不回地走了。
相似“宝贝”质不同价悬殊
覃先生拿来的“宝贝”更特殊。记者看见他从一个贴着快递标签的袋子里,掏出一堆报纸。“哐啷”一声,一块玉石从报纸里掉了出来,随后,4件玉器都被他从报纸里一一掏出。“朋友刚刚从广东寄过来的,我也没看过是什么东西。”说完覃先生有些不好意思笑了。
张广文看完后,有些犹豫地问覃先生:“是当着大家的面说,还是单独跟你说?”覃先生表示直接让张广文给个结论。张广文告诉他,这几件玉器是按红山文化玉器的特点仿制出来的,有衍生的迹象,应该是仿制水平较高的玉器。
覃先生求教一番后,又把玉器用报纸包回去,他在包报纸时,脸上又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居然用报纸包着,估计应该也不会很值钱,跟后边那位大哥用红布包的宝贝肯定不同。”
正当大家在想用红布包着的玉器会有什么不同时,玉器的主人黄先生将两块红布小心地打开,一个黄色的玉镯出现了。玉镯上雕琢有龙、八卦及铜钱等图案,上面还有些枣红色。
“我走遍了华东五市及很多大商场,想找一个类似的镯子,看看值多少钱,可一直找不到。”黄先生说,这个宝贝已经传了3代。张广文看了看说,这个玉镯大体是一个晚清至民国的岫玉手镯,十分难寻,玉上的雕工寓意吉祥,是岫玉手镯中难得的精品。然而,由于岫玉不是很值钱,所以玉镯的价钱还要看买家的欣赏程度。
听完专家结论,黄先生还不甘心,从自己买的收藏书里找了一件价值4万多元的相似的玉镯给张广文看。让黄先生失望的是,书中的玉镯是黄玉,而他的玉镯是岫玉,所以价值方面也会有差别。
“翡翠”竟是合成材料
“小心点、小心点。”前一位收藏者还没走出去,一名女士让人抬着一个布制行李包,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她打开行李包让人慢慢拿出一条翠绿的龙像,上面还有两个“玉珠”。当这尊“宝贝”被放在桌上时,龙脚已掉了一段,露出一个白色的横断面。
张广文敲敲龙像,声音有些发闷,他又看了看那个横断面,肯定地说:“这是假的,是用石灰和一些合成材料做的。”这名女士听完,大叫一声:“啊?我花了3000元买的。上当了,上当了。”她还不甘心,指着那两个漂亮的“玉珠”问道:“这两个球是真的吗?”
张广文说,从龙像发出的声音与那个横断面来看,肯定是假的。这名女士再次大叫了起来:“我还以为是翡翠,你看多漂亮!怎么会是假的呢?”这名女士无奈地把包拉上。
特意从外地赶来的李先生进门后连坐也不坐就从一个有些破旧的皮包里掏出了4样“宝贝”,结果全是现代仿制品。李先生说,这些都是他平时从古玩市场买回来的,心里特别想知道这些“宝贝”的真假。没想到结果却是这个样子,不禁感叹“想买件真品可真难呀”。
当天,大部分人拿来鉴定的宝物多是仿制品或赝品。对此,张广文说,现在市场上大部分“古玩”都是仿古或是用一些合成材料做成的,还有些手工稍微高级一些的就将新玉器故意造旧,这样很容易让人们上当。他建议收藏者在买东西时要谨慎,在无法鉴别真假的时候,不要买太贵重的玉石,更不要听从街边一些兜售者的花言巧语。
来源:南国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