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中国写意画搬到石头上,创立了立体国画的艺术流派
“山子雕”是玉器雕刻作品的一个品种,源于明而盛于清。自古以来,南方山子雕以婉约秀丽之风,久负盛名。不过现在,气势雄伟、意境博大的北方山子雕也渐渐获得玉雕爱好者的青睐。2007年,由玉雕大师宋建国创作的《盛唐风韵》更以2090万元拍出。
“伴玉为生三十年”的宋建国,是北派玉山子的代表人物之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玉雕大师,原本出身行伍,从事玉雕实属“半路出家”,而他最初的理想其实是绘画。
宋建国
大型山子《三星对弈图》
《老子出关图》
大胆创新融入绘画理念
今年62岁的宋建国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时,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创作的欲望(如果)不能很好地去实现,是一种痛苦。”
出乎记者意料的是,如今对玉雕充满热情的他,其最初的理想并不在此。宋建国曾在部队服役。出于兴趣,当时的他已掌握了一些美术基础,并机缘巧合接触到了一些美术界名家。复员后,宋建国回到河北老家,在一家工艺美术厂工作,给厂里的宣传栏画些简单的装饰。
之后,虽然宋建国想在绘画方面继续发展,但环境却没有给他创造这样的条件。在工艺美术厂老师傅们的带领下,他用三年多的时间,掌握了玉石雕刻的基本技能。
从事玉雕工作的宋建国,并没有失去对绘画的热情。相反,他渐渐有了一个不循常轨的想法:为什么不能把绘画的美学理念运用到玉雕当中呢?“当时别人没有那么做,我就做;(如果)别人已经这么做了,我就偏不这样做。”
宋建国开始慢慢改变雕刻过程中的一些常规做法,试图将绘画的感觉用玉雕来表现。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大胆尝试了把国画艺术写意理念融入玉雕艺术的手法,而后又在玉雕山子上进行立体国画艺术的研究,创立了玉雕写意人物和立体国画(外雕山子)的艺术流派。
1983年,宋建国获得了第一次成功。那一年,他参照中国写意画方式创作的作品《洛神》被天津一家外贸公司看中,并大获赞赏。宋建国至今对这件作品记忆犹新,“看上去比较微妙,比较讲究相互掩映,卖价比正常的高出一倍多。”这也成了他早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不想靠“大师”之名赚钱
“从艺四十年,三十年伴玉为生。”宋建国说,为了提高玉雕水平,自己多次南下扬州,北赴故宫,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产玉和制玉的地方,一边拜访名家和制玉高手,一边努力学习开阔视野,从中获得颇多收益。
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完成了对大型玉雕山子透视学和气场韵律在山子制作上的运用,使作品在整体章法布局上与玉料的形、色、地有了协调统一的表现形式。2000年以后,宋建国又创立了“意象空间透视”在玉雕山子上的应用,确立了自己在玉雕山子上“立体国画艺术”的风格。
2007年,宋建国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以后,社会活动明显增多。这一方面给了他与更多人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他创作时间的减少。
“我不想以‘大师’的名义去挣钱,但是如果没有这个称号的话,别人也不认识你。所以当我2007年得到这个称号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齐白石老人当年说过的一句话:衰年变法。就是说,不要满足于现状。”宋建国认为,自己也应该如此,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