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湖北天门召开的纪念石家河遗址考古60年学术研讨会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公布,该遗址近日出土250余件精美玉器,代表了史前中国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峰,激发了学界对于石家河文化的新思考。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面积最大、等级最高、延续时间最长的史前聚落遗址。从距今6500年开始有人类在此生活居住,至距今4300年左右达到最鼎盛时期。整个遗址群占地面积达8平方公里,是目前中国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聚落群。石家河文化的玉器代表了江汉平原史前玉雕的最高水平。
据了解,这一大规模的遗址群于1955年起先后进行过十余次系统考古挖掘。本次考古挖掘的核心是谭家岭遗址,于2015年11月开始发掘,共发现9座后石家河文化时期的瓮棺葬,其中5座有玉器随葬,总计发现各类玉器250余件。
除了以前在该遗址发现的玉人头像、玉蝉、玉虎头像、玉管、玉璜、玉笄,本次考古还发现有虎脸座双鹰玉?、虎形玉如意、玉虎、玉鹰,这些玉器类型丰富、造型奇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多数玉器表面有精美的线刻图案。
其中第9号翁棺发现九只陪葬的玉虎,每只长约3厘米,宽高约1厘米,体积小、做工精。还有一只玉鹰的喙部仿佛是镶嵌进去,线条流畅,构图复杂。
湖北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介绍称,此次考古挖掘的250余件玉器普遍使用减地阳刻技术、浅浮雕线刻技术,其工艺水平超过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峰。
方勤告诉记者,此次考古挖掘的玉凤凰与商代妇好墓发掘的玉团凤形制相似。还有一具头戴高帽、嘴露獠牙的玉人像与山西羊舌晋侯墓地出土的人像如出一辙,说明新石器时期的玉器之精美一直被后人,甚至是王公贵族所收藏留用。
方勤说,原来的考古学一般认为,石家河文化最辉煌的时期是距今4600至4200年。此次考古发掘如此大量精美的玉器证明,距今4200年至4000年的“后石家河文化”虽属于城址废弃的时代,但是其文明并未衰败,这将引发学界重新审视石家河文明的演变成果。
(原标题:石家河遗址新出土玉器加工工艺达史前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