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玉器销量价格急剧下行 商家倒了一大半
遭遇“船大难调头”尴尬
蚌埠是中国著名的玉器之城。近30年时间,蚌埠的玉器作坊发展到现在5000多家,从业人员已达到近10万人,年产值30亿元,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扬州、新疆、河南等国内主要玉器市场,成为当地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由于近年来反腐等因素影响,作为奢侈品的玉器产业一落千丈。如今,玉器商家倒了一大半,玉器销量较鼎盛时期下降80%以上,玉器价格也下降到连以前的1/3都不到。
市场的骤然衰落让上游的玉料销售、玉料加工,下游的玉器收藏业都遭遇毁灭性打击,也让当地重点发展玉器产业的雄心壮志面临搁浅,承载着数万人生计的玉器行业正面临着“船大难调头”的尴尬。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肖欢欢
商家倒了一大半
蚌埠市玉文化促进会会长马友峰表示,上世纪80年代,蚌埠国营玉雕厂破产后,几个玉雕技术工人下岗之后自谋出路办起玉器作坊,他们带了一些徒弟,后来这些徒弟出去单干,继续带徒弟,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占地300多亩、总投资5亿元、入驻商户两千余家的蚌埠光彩玉器市场,也是蚌埠玉器市场近两年产业集聚、做大规模的转型之作。如今,这里却是一片萧瑟。开门营业的店面里,有人在看电视,也有人聚集在一起打麻将、喝茶,多数店门都拉起了卷闸门。
马友峰说,这种情形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原本春节前是最重要的玉器消费季节,因为很多富商都需要给官员和朋友送礼,不少玉器厂商还和一些本地的大商户有合作协议。
马友峰自己也在光彩玉器城内开一家面积约200平方米的门店。从事玉器销售20多年的他对于当前蚌埠玉器行业面临的困境直摇头。“这个玉器城内有一半的商家都已经关门了,玉器产品的销量比顶峰时期下降了60%以上。”
幸福村位于蚌埠城东的北工地,在这里,随处可以看到这样的“玉”字招牌,十几年前蚌埠玉器市场初成规模,也催生了不少以玉器作为主要行业的村落。幸福村有400多户,几乎家家都有玉器作坊。
走进村民家中,刺耳的玉石打磨声此起彼伏,戴着口罩的工人在忙碌地工作着,由于长期接触玉器制作中的一些染料,有些工人的手指呈黄褐色,昏暗的灯光下,村民们在用电锯将一块块玉料切割开。村民黄金山告诉记者,整个玉器市场的大滑坡,给全村人的生活都带来很大的影响,以往,光靠生产玉器挂件卖给当地的玉器厂商,一年就能净赚30多万元。鼎盛时期,他请了3个工人,当起了小老板,还买了一辆奥迪。但从去年年初开始,他把几名工人都辞退了。“因为实在开不起工资。”
蚌埠城东龙子湖区的马村位于幸福村的另一侧,两村中间隔着一条治淮路,整个铺子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玉器,而店面的后面既是住宅,又是生产玉器的“车间”,呈现“前店后坊”的格局。马村500多住户,平均每家有两个玉器作坊。
在一间10平方米大小的民房里,25岁的李锋和弟弟弓着腰,依靠工作台上的灯光,细心打磨着手里的一件毛坯。李锋来自宿州,5年学徒,5年创业,他跟玉器打交道已经10年时间。然而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一年多来,兄弟俩感觉到压力,拿货的人少了,赚钱就少了。
反腐致送礼者“谈玉色变”
在蚌埠最大的玉石交易市场??青海玉石交易市场,档主也叫苦不迭。商户刘长青向记者诉苦说,现在玉石的销售价格不到3年前的40%,销量比3年前下降了80%-90%,他手头还有100万元的玉料存货代售,去年年初到现在,只卖出去10万元料石,并且还是“白菜价”贱卖。
44岁的冯国军是青海人,十几年前蚌埠玉器市场形成不久,就来到蚌埠贩卖玉石原料,前些年玉器疯狂的时候,他一年就能赚几百万元,并在蚌埠买了房,现在举家迁到蚌埠,没有想到2013年以来,玉石原料行情急转直下。
冯国军说,“目前的状况是有价无市,自己唯一能做的是等待、观望,看看一年之后会不会好转。”“我店里还有3吨2013年从新疆和田拉回来的和田玉,当时花了200万元买了玉料,原本想大赚一笔,没想这笔买卖我足足赔了120万元。我已经有4个月没做过一单生意了。”
一位当地文物部门的专家介绍,过去,春节前、中秋节前,包括北京在内的大批客户前来蚌埠采购,因此形成两个节日市场。如今,这两个节日市场已经没了。
马友峰分析说,蚌埠玉器衰落,一方面是央视2012年3?15晚会“曝光”给蚌埠玉器戴上了“假货”的帽子,极大地影响了蚌埠玉器的市场形象。实际上,仿古玉器并非假货,用料都是货真价实的真玉。
另一方面,则是最近两年来中央高压反腐,导致玉器这一高端奢侈品的消费大幅下滑。“现在是谈玉色变,以前你给他送个玉石,他欣然笑纳,现在你给他送个玉石,他打电话骂你,说‘你想害我啊’。”
市场衰落引发连环危机
如今,消极的情绪像空气中弥漫的沙尘一样在蚌埠的玉器商之间传播。马国祥已经把主业从玉器转向经营一家徽菜馆。“10年前进入玉器行业的人,90%赚了钱,50%赚了大钱,可以说,赚了100万元以上。但最近3年进入这个行业的,恰恰相反,90%的人亏了,50%的亏了大钱。”马国祥说。
马友峰也赞同这一观点。他说,蚌埠玉器行业的衰落会引发连环危机。很多人看玉器这个行业有钱赚,向银行贷款从青海、新疆购进石料,没想到形势急转直下,很多人亏得连银行贷款都还不上。
马国祥抱怨说,在蚌埠玉器市场最低谷时,银行也趁机“落井下石”。“你的玉石越卖不出去,价格越低,银行越担心你还不起钱,越不贷款给你,越催账催得紧。我认识一个玉器老板,因为向银行贷了200万元,还不起钱跳楼自杀,左腿摔断了。”
蚌埠玉器的衰落也给玉器上下游各产业链带来极大冲击。马国祥说,青海一个产玉大县的县长跟他诉苦说,现在他们不去买玉石了,当地每年少了几亿元玉石收入,玉石销售价也下跌了4成以上。玉石市场的不景气也造成市场大量违约的出现,导致玉器市场大量陈货积压。马国祥说,玉器厂商加工玉器,都是根据销售店铺需要来加工,自创的并不多。由于玉器市场不景气,很多人宁可不要5万元订金,也要违约。“蚌埠这3年攒下的陈货,足够卖20年了。如果继续低迷,这些玉器就会变成烂账。”
有专家认为是自然淘汰
由于前几年玉器生意的红火,蚌埠对玉器产业发展雄心勃勃。早在2007年,蚌埠玉器加工技艺被列为蚌埠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蚌山区、淮上区、龙子湖区也制定了相关的产业发展规划。早在2012年,蚌埠就规划建立了蚌埠玉文化产业园。
该市还提出,将围绕“南有深圳古玩城,北有北京潘家园,中有蚌埠古玩玉器城”的战略定位,整合资源,重点培育南山路古玩玉 器一条街、光彩古玩玉器市场、姜桥古玩玉器加工物流中心。
蚌埠市经贸委一位负责人表示,这一波玉器市场寒流来得非常突然,之前的确没有预计到,之前该市关于玉器产业发展的一些规划或许将作出调整。
他也坦承,之前对玉器行业的发展前景过于乐观,对风险估计不足,船大调头难。
不过,蚌埠市文物管理处处长、蚌埠市博物馆馆长辛礼学却表示,当前玉器市场的衰落是一个市场自然淘汰的过程。
“蚌埠的仿古行业正面临重新洗牌,会有一大半的仿古做旧小作坊死掉。”
辛礼学认为,蚌埠玉器以仿古闻名,且常被不法商人冒充文物销售,导致名声不好。再加上玉器制作高成本、低利润,蚌埠的仿古玉器行业正在经历转型过程中的市场自然淘汰,没有资金、没有技术的小作坊必然会被淘汰掉。
他说,这对蚌埠玉器的长远发展并非坏事。蚌埠的玉器仿古行业将转型向工艺化、艺术化方向努力,探索走玉器的高、精、尖路线,需要好玉料配上好工艺,倒逼行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