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玉雕界,主攻花鸟题材玉雕的艺术家不在少数,花鸟题材作品因为本身充满自然真趣也一直被世人青睐。
“然而旺盛的市场需求不是玉雕创作者停止艺术探索和风格创新的理由,如果你的理想是艺术家而非匠人的话。”从事花鸟玉雕多年的王金忠说。
在花鸟这个传统题材的创作上,王金忠一直在尝试走出一条新路,他认为,真心热爱某种艺术的人,是一定不甘于模仿和山寨的。这也是他多年来醉心于“院体花鸟”研究的原因??他在为一种“绘画概念”与玉雕创作实践找寻一个相生共荣的契机。在他看来,绘画和玉雕这两种艺术原本有着相近的“亲缘关系”,彼此借鉴,最终的艺术效果往往更加惊艳而和谐。“院体花鸟”与“花鸟玉雕”亦是如此。
画院肇始于宫廷装饰的需要,画院的作品不仅承担了绘画艺术“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用,而且起到了满足君主、帝王审美需求的作用。画院也随之成为一种常设的机构,由服务于宫廷的画家团体创作出来的绘画风格即为“院体”。
独立的花鸟画科出现唐朝,院体花鸟画形成完整而独特的艺术风貌也从此阶段算起。直至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院体花鸟画连绵不绝,构成中国画史上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
院体花鸟画在艺术成就和影响力上最辉煌的时代当属宋代。宋代院体花鸟以工笔为主要表现形式,追求精微写实的风格,力求捕捉自然界真实花鸟的动态和神韵;在用色上,追求柔和逼真又不失亮丽的效果,以此体现奇花异草、珍禽贡鸟的不凡样貌,彰显出富丽雅致、尊贵优越的宫廷气度。
王金忠将宋代院体花鸟的风格引入自己的玉雕作品,正是看重这种画风的严谨和端丽,他认为,当代花鸟题材玉雕中已经有太多的“吉祥之作”,它们纷纷追求诸如“花好月圆”、“喜上眉梢”等之类的口彩,或许因为材质的上乘和工艺的精良也不乏追捧和销路,但终究因为放弃表达创作者个性化的艺术理念而令人叹惋。
诚然,同许多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花鸟玉雕艺术在自身发展中经历了从“礼器”到“饰物”、从皇家到民间的世俗化过程。然而对于玉雕创作者而言,过多、过滥地迎合世俗即为媚俗、功利,无疑会走入死胡同。
王金忠在对宋代院体花鸟经年研究中,深刻体会到“院体”风格由于受到古代文人尤其是精英分子审美志趣的影响,已然饱沁高雅、超脱的文化气息。
文人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创造者,他们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有很强的独立精神。他们的审美观念与情怀意趣集中体现的是中国精神文明的精华,具有普遍价值。
当代花鸟玉雕师法“院体”,可以借鉴和参照“古典精英文化”,实现自身的改善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当下的环境中,可谓恪守花鸟玉雕的正源。毕竟,在这个传统文化重新受到国人重视并有心使其复兴的时代,那些更为“精华”的艺术内涵和思想情怀更值得继承和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