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16日报道 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7月15日刊登记者亚历克斯?普雷斯顿采写的《缅甸翡翠的阴暗面》报道,揭秘缅甸翡翠交易幕后的秘密。
报道这样写道:缅甸是世界上最大的翡翠产地之一。翡翠贸易是缅甸经济的重要支柱,而缅甸翡翠大部分流往中国。据说,缅甸规模玉石矿许多已经由中国人控制。不过,翡翠交易,幕后还有哪些真相?
最开始,我还以为是瀑布声。一阵潺潺涓涓、叮叮咚咚,顺着伊洛瓦底江的流水飘过来。走近些,随着一群身披橙色袈裟的僧人一起过了桥,声音更响亮、更清脆。
这是缅甸北部的曼德勒,一座有百万人口、非常热闹的城市。我听到的那阵阵声音,其实是从世界上最大的翡翠市场上传出来的。成千上万的宝石摆在一起,发出的声音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
走近市场的入口,路过一些翡翠加工车间。十几岁的男孩子叼着烟,坐在飞速旋转的打磨轮前、加工翡翠原石。
翡翠市场面积庞大、迷宫般令人摸不着头脑。一排一排的商贩,面前白色的盘子上摆满了晶莹的翡翠。至少一半买主都是中国人。卖家争相拉生意、买家讨价还价,玉石的叮咚声中,夹杂着普通话、缅甸语。
据估计,缅甸翡翠贸易额每年高达80亿美元(大约占缅甸国民生产总值的20%)。翡翠绝大部分销往中国。
2011年缅甸结束军人执政之后,中国在缅甸的投入高速增加。
穿过市场间一条狭窄的通道,躲过一堆堆槟榔壳,我看到一个中国女人,她穿着一条绣花裙、埃尔顿?约翰体恤衫,戴着放大镜,仔细检查眼前一小堆闪亮的绿石头。
她正和一位缅甸小伙子讨价还价。我们姑且叫小伙子宾迈吧。这是化名,原因你一会儿就明白了。
宾迈来自克钦邦,缅甸东北端一个半自治区。克钦曾经是一个群山青青、峡谷深深的地方,与印度混乱的纳贾兰邦交界。缅甸翡翠与克钦动荡的历史紧密相连。
克钦独立军与缅甸政府连续多年展开血腥斗争,1994年双方宣布停火。但是,克钦局势依然紧张,暴力冲突时有发生。缅甸在该地区有大批驻军。路障、宵禁勉强维持着脆弱的和平,也确保政府把握住对翡翠交易的控制。
那天晚些时候,在曼德勒市中心,我来到宾迈婶婶开的一家杂货店和他见面。
宾迈今年23岁,非常英俊,刺猬头,夹着一缕金发。他穿着一件克钦独立军的体恤衫。杂货店内空空荡荡、昏暗破旧。天花板上一盏孤灯,柜台上布满灰尘,摆着鸡蛋、牙刷、香烛和虾片。
宾迈带我穿过走廊,撩起门帘,走进后面一间屋子,这就是他走私王国的中心:一大堆翡翠,散发着幽幽的绿光。
宾迈告诉我说,“这都是‘钦甲绿’(chinjalu)。”“钦甲绿”是克钦话,指的是颜色最纯、质量最高的翡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帝王玉”。
婶子的杂货店是掩护,实际上是宾迈非法翡翠交易的仓库。
坐在价值连城的翡翠边,一边喝茶、宾迈一边向我讲述说,他15岁就下了玉石矿,“但是,矿上有些孩子才8岁。很危险。经常发生崩塌。有一次,整个营地都被卷走了。我腿摔坏了,但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没能活着出来。”
合法交易,开采翡翠的人必须向政府交税。宾迈说,“走私我赚的钱更多。每隔几个星期,我就开啤酒车从蒲甘去一趟曼德勒。中间那些啤酒桶里面装翡翠。”
他接着说,“政府时常突击检查,但是到目前为止,我运气一直不错。”
缅甸政府推进民主改革以来,西方国家解除了对缅甸的许多制裁,不过翡翠交易仍被禁止。
矿井的条件非常恶劣,以至于美国政府曾经说,翡翠贸易导致侵犯人权、妨碍缅甸的民主改革进程。
虽然官方规定外国人不得开采翡翠,但是宾迈告诉我说,现在,大多数规模开采都是中国人控制的。“中国人给矿工付的钱虽然多了很多,但是条件比从前更糟糕。”
克钦从前那些翠绿的山坡伤痕累累、草木皆无。宾迈说,“中国人在克钦干完了事,这里也就没有翡翠了。10年前一些藏量丰富的矿现在已经快挖空了。”
直到那一天到来为止,曼德勒迷宫一般的翡翠市场仍然将继续发出翡翠的叮咚声、汉语和缅甸语的叫卖声。
离开前,宾迈给了我一小条墨绿色的翡翠。他说,“能带来好运。至少,一直保佑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