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翡翠新闻

> 四五千年前的蒋庄人是玉器控

四五千年前的蒋庄人是玉器控

http://feicui168.com 2014-05-06 20:51:10

  中国江苏网5月4日讯

  6只大玉璧直径达20厘米以上 两只“蚩尤环”玉琮上刻有神秘饕餮纹

  24厘米超大玉璧国内罕见 两只玉琮刻有神人兽面像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

  在旧石器时期,玉和石是不分的。进入新石器时期后,玉石分家,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一起成为古代中国两大玉器中心,均以各自独特的材质、器型、纹饰、治玉工艺及其强烈的文明色彩而著称于世。

  四五千年前,一批崇拜玉器的良渚人来到今天兴化市张郭镇蒋庄。他们当中的能工巧匠也将高超的良渚制玉技艺带到了这里。

  古人主张天圆地方,“以苍璧礼天”,那是因为天是圆的,又是苍色(青色)的缘故;“以黄琮礼地”,那是因为地是黄而方的。古人以玉的颜色和形制,来配合阴阳五行之说,从而产生了祭祀天地四方的礼器。

  流传久远的“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的玉文化和祭祀文化,都来自良渚文化。这些特点在蒋庄遗址都有所体现。因为在这里出土了众多的玉琮、玉璧、玉钺等精美玉器。

  在蒋庄遗址的考古挖掘中,仅20厘米以上的墨玉材质玉璧就出土了6只。其中一件玉璧直径达到24厘米,材质为高级青玉,器形巨大。专家表示,直径这么大的这种玉璧在国内同类玉璧中实属罕见。

  此外,蒋庄遗址还出土了两只玉琮,其中一只高达32厘米。细细看去,这两只玉琮很像现代人戴的比较复杂的玉镯,且每只玉琮上都有一个饕餮纹。

  所谓的饕餮纹,就是一个神人兽面像,戴着羽冠,看上去特凶悍。这让人感觉像一尊英武的战神,不由得使人联想到好战的蚩尤。

  对此,专家解释说,玉琮表面的图案很可能是一种与祭祀和原始宗教巫术活动有关的器物。器上所琢神人兽面纹,一般称其为“神徽”。“神人”可能代表神化了的酋长形象,也可视为“族徽”。

  有专家提出这类似戴在蚩尤手臂上的臂环,因而也被称作蚩尤环。所以,蒋庄出土的这些玉器表明这几位墓主是集王权、神权、军权和财权于一身的部落首领。

  值得一提的是,考古人员还在墓葬中发现了3块成人鞋底大小的方形朱砂,是否这是巫师的祭祀专用品?

  这让后人不禁遥想,四五千年前,也许是这些首领或巫师手持玉琮,嘴里念念有词,在祭坛上不停地跳跃,为蒋庄部落的族人祈祷一年的风调雨顺……

  “蒋庄遗址在良渚文化的边缘,这里出土的玉璧、玉琮比核心区少多了。这说明,这个部落是为核心区提供财富和开拓疆土的。”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说,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良渚文化消失原因之一是太奢华,大家全都造玉器去了。

  “第一尊”或是打碎后陪葬的

  “打猎图”应为早期文字雏形

  从蒋庄遗址出土的陶器来看,不仅器型硕大,而且造型精巧、图案优美。这说明心灵手巧的蒋庄先民当时的制陶工艺已相当先进。

  尊是一种酒器,也是祭祀用的礼器。古代的良渚人先用柳树枝编成一只大尊形状的框子,再将贝壳碾碎用水和好泥土放在事先做好的框子里反复敲打成类似现在的大口铁锅,厚度三四厘米,放在阴凉处慢慢地晾干,然后抬到堆好的木材上烧制而成。

  此次蒋庄出土了一只尊有几百块碎片,是当时部落的首领或者巫师的殉葬品,可能是棺木比较小放不下,只能打碎了放在棺内,它也是墓主尊贵身份的象征。出土后,专家们用了一周多的时间拼凑完毕,才还原了这只尊本来的面貌。

  这只“大家伙”的尊直径80多厘米,高度50多厘米。林留根说,这是国内迄今为止出土最大的一只尊,可称为“中华第一尊”。

  此外,当时蒋庄先民们的饮食用陶器,如:鼎、双鼻壶、大罐、刻纹陶罐等,不仅种类繁多,且器型规整漂亮。

  特别一提的是,有好几种鼎的足部与其他文化的鼎足不一样。其他地方的鼎足一般成丁字形、圆形、方形,而蒋庄遗址出土的鼎足有好多是十字形的,有像青蛙脚形状的一字形的足部,上面留有很多上下方向的鱼翅纹用来引导火势向上。有些鼎和罐上还有因用火烧而留下的黑色烟灰,留下了人间烟火的痕迹。

  在远古时代文字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古人在器物上留下各种图案,一种是人们崇拜的图腾。蒋庄遗址出土的陶豆高足柄的上面就刻有太阳、月亮、星星的图案,礼器石钺中则刻有象征太阳的圆形符号、象征山川的三角形符号。

  在这里,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另一种会意文字的雏形??陶文。在一件与众不同的黑陶罐的表面,刻画着一幅很稚拙的图案。图案内容为4根绳索从一只类似于野猪的动物身下穿过,一只野猪被绳子捆着,吊在一根树枝下,然后被棍子挑起。这显然是在表现打猎获得了成功。

  “这描绘的是当时打猎之后,众人将猎物抬回聚居地的情形,是记事性的文字符号,也是早期文字的雏形。”林留根说。

  这不仅让人联想到,从泰州划出的海安县在上世纪70年代发现的青墩遗址。青墩遗址不仅出土了大量珍贵的良渚文化的玉器和陶器,也出土了带有象形文字符号的骨器。两处遗址相距仅二三十公里,都属于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其中有无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有待专家用进一步考古发现来解开其中的奥秘。

  泥巴和草搭成三居室

  5000年前田园生活有点苦

  传说中,蚩尤族是个智慧而强悍的民族。他们已经过上了农耕生活,建木屋为居,造木舟以渡河。蚩尤所处的时代,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正值“神农氏世衰”之时。神农氏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发明农耕生产工具耒、耜的一个氏族。从此,在中华大地上,许多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谋生手段的氏族先后转向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

  通过考古发掘,专家们基本还原了5000年前蒋庄先民们的田园生活。

  考古专家认为,从蒋庄遗址出土的古人类遗骨来看,当时的良渚人最高身高可在1.7米以上,由于食物粗糙,牙齿磨损要比现代人严重10年上下。

  当时的人吃什么?考古队员把蒋庄遗址挖出的灰坑土用水洗后在放大镜下观察,从里面找到了炭化的稻米、菱角,桃核、葫芦籽、甜瓜籽和芡实,这说明蒋庄先民们已从母系社会走向父系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释放;动物骨头中则有麋鹿、猪、牛、羊、狼和狗,很多骨头有人为砍剁加工的痕迹,地层中还发现了一些吃剩的昂刺鱼骨头,这些都丰富了当时蒋庄人的食谱。

  这表明蒋庄先民们已经从原始的围猎、捕鱼、摘野果等活动转向驯养动物、种植庄稼来维持生活。

  那时候,蒋庄人已经用石犁来破土了,用麋鹿角做成锄头,周边打井,用井水灌溉农作物……农作累了,他们就回家休息,那时候,他们已经有房子居住了。

  根据考古发现,当时蒋庄人住的房子是方形或圆形的。他们先在地上挖基槽,然后插进一根根木头,再用草和树枝等拌泥糊成木骨泥墙,用火烤干,最后用树枝和茅草苫顶。

  在已发现的几座住房中,有一座长方形的房子是在原来圆形房子上改进而成的,东西长7米,南北跨度不到4米。还有一座长方形的房子东西长不到10米,南北跨度3米左右,而且分成3小间。每一间都有一个仅容一人通过向南开着的门。在当时,这样的房子面积已算不小了,说明已有大量的人群在此活动。

  此外,骨器依然是当时重要的生活工具。从出土的文物中有骨尺、骨针、骨梳子、骨箭,可以看得出蒋庄先民们已经开始使用常用工具,并且有一定的度量衡。

  在遗址中,考古队员发现了很多骨头制成的箭头,那是用来打猎或打仗的;在一座墓葬里,还出土了两只骨质鱼钩;一只麋鹿角被改造后可以装置石锛或石凿,那是用来加工木材的。

  在一些墓葬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纺锤,这些纺锤表明当时的妇女们已经开始织布了,而且她们也很爱美,已经用发簪来打理自己的头发。在现场,一支20多厘米的骨簪明显经过长久使用,褐色的骨质光滑莹洁。

  限于当时生产力水平,5000年前的田园生活并不如现代人想象得那么美好。据统计,蒋庄遗址的270多座墓葬中,未满18岁而夭折的约占20%,每5个死者中就有一个是未成年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艰苦的生活条件。

  【历史驿站】

  良渚玉器, 是中国新石器时期晚期艺术创作的杰出成就。良渚玉器的材质为透闪石,其硬度达摩氏4~6度,可谓“难施锥刃者”。专家表示,目前,良渚时代玉料的开采情况尚不明了,但其开璞成坯主要采用的是切割法。

  关于良渚玉器的加工工具,有鲨鱼牙齿说、玛瑙说、燧石说、钻石说(他山之石)、绳类混合砂粒说。

  不少学者认为,由于没有高强硬度的金属工具,其制作完全依赖于石质和某些有机质的工具。当时,一般是找来上好的玉石原料,然后用动物的经络做成带弦的弓,或用麻纤维、竹、木、蚌骨等制作成线状、棒状工具,带动湿润的解玉砂,进行切割、钻孔、镂空与琢纹,制作所需的玉琮、玉璧、玉钺等各种礼器。

  2012年夏,距离浙江省余姚良渚文化遗址300多公里外的兴化蒋庄,一夜之间成为全国考古界瞩目的焦点。

  经过近1年的考古发掘,从蒋庄遗址中共出土了1200多件玉器、陶器、石器、骨器等。

  其中,不仅有历经岁月洗礼依然光滑如新、细腻精致的玉琮和玉镯,还有直径达24厘米的片状圆形超大玉璧,更有绘着“打猎归来”神秘图案的黑陶罐和直径80多厘米的“中华第一大陶尊”……

  古泰州境内没有玉石矿山,蒋庄先民们的玉石材料从何而来?在远古时代,金属工具尚未出现,当时是如何加工雕刻的呢?陶器上“打猎归来”的神秘图案是否是早期文字的雏形……

  这些出土的绝世珍品,在改写了中国良渚文化迁徙路线图的同时,也留给了世人许多新的谜团。

  联结

  虽然良渚文化解体消失了, 但从马桥文化和中原文化中,乃至更遥远的区域,都可以依稀寻到良渚文化的影子。它的一部分文化内涵(以黑灰陶为代表),为后来的马桥文化所承袭; 它的另一部分文化内涵(以玉器和神像形纹为特征)则被殷商文化所含化。

  对于良渚文化的消失,考古学家们给出许多种猜测:它也许是遭遇了中原南下部落的入侵及奴役,而被奴役的原因则是“穷奢极欲”的埋葬制度,和人口广泛从事玉器制作等非生产劳动,破坏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生产经济,最后导致无法抵御外来入侵而灭亡。还有人给出了大洪水及海侵的说法。

  但无论是外部入侵还是自然原因,当良渚人面对灾难时,他们中的一部分很可能离开故土,开始了漫长的迁徙。而他们的城池和墓穴,却永久留存了下来。

  作为迁徙路线中的重要一站,蒋庄不仅联结起良渚文化北上的坎坷之行,更联结着泰州文明的历史与今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