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翡翠新闻

> 大漠的石头很美丽:石破天惊形态奇异

大漠的石头很美丽:石破天惊形态奇异

http://feicui168.com 2014-02-28 15:38:55
《北京猿人》 《北京猿人》 《雄狮》 《雄狮》

  于海东 

  石破天惊??这四个字用来形容大漠石或许再合适不过了。

  大漠石成因很简单也很壮烈,地火熔岩的一次次骤然喷发,狂热过后的长久冷静,凝固成一个个不可思议的有形传说。之后,它们像精灵般被禁锢在荒凉的大漠戈壁,任凭风吹沙打,比什么都能耐得住岁月寂寞。直到一个叫张靖的老人无意间闯入它们固守无数世纪的神秘领地,中国赏石记载上才多了一个新的石种,中国才有了第一块被标出1.3亿元天价的大漠“雏鸡”奇石。

  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大漠石收藏热,对于中国赏石文化绝对是一个足以标榜的辉煌时期,除与“雏鸡”齐名的“岁月”外,还有被评为“十大国石”的“阿诗玛”、“和平鸽”、“雄狮”等大漠奇石绝品。不仅打破了传统四大名石对中国赏石形成的垄断局面及对赏石文化的禁锢,还将断层已久的中国赏石文化骤然焊接起来,进而让中国赏石市场变得异常火热。仅内蒙古阿拉善盟巴彦浩特一地,石商就多达上千家,年交易额上亿元。很快,在淘石如淘金的示范效应下,全国玩石头的男男女女超过了五百万人。

  天价:大漠石的大美之值

  “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前轩书”。

  这是米芾《研山铭》帖除“研山铭”三字题外的写石全文加落款,读来充满神奇与神秘。其实,与大漠奇石的唯一性相比,历史上的“灵璧研山”石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东坡肉”石都经过人手,算不上天然奇石,即使如此仍被奉为石尊至宝,后者还被托以金叶列为镇馆之藏。

  中国赏石历史悠久,自古有“黄金有价玉无价,宝玉有价石无价”之说。继“雏鸡”1.3亿元估价后,“岁月”亦达到9600万元。值不值?值多少?经过一惊一愕一感叹,如今,围绕着这两块天价奇石的所有纷争都已归于平静。

  很少有人注意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常年展出的“东坡肉”石就是用大漠石雕刻出来的。地矿史料记载,西部大漠石为二亿至八亿年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成岩,也可以说,那一只破壳而出的“雏鸡”早在两亿年前就开始孵化了。“东坡肉”石之所以被误认为是天然奇石,原因在于部分已知大漠象形石太过逼真,有的足以媲美雕塑艺术,它们的出现直接颠覆了传统的艺术观念,非人为的艺术创作同样可以成为优秀作品。奇石究竟算不算艺术作品,曾经引发不少争论,按照著名美学大家王朝闻先生给出的定义,艺术不艺术的区别只有一个,即是否人为。按照这一理论,那些因临摹借鉴山川奇石而创作的古今名画,它们的艺术性又该如何评判?王朝闻还是一位雕塑家,在他眼里神态逼真的象形石难道就比不上任何一件石雕作品吗?他应该知道也应该明白,能不能成为艺术品主要在于形象的完整与完美以及是否具有艺术性,而非出自谁的手。至今,还没有哪一位当代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标价能够超越奇石“岁月”,更别说“雏鸡”了。

  天价奇石不可怕,怕的是没有。

  相比其他新观赏石种,大漠奇石的天价构成因素完全无法复制。首先是象形像到无法想象的真,如“北京猿人”,眉骨前突,嘴巴半鼓,头发自然蓬松,从整个头颅比例、五官位置到直立时的探头姿态,准确地还原出人类进化过程中猿人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及原貌。二是象形像到不可思议的活,如“大漠石牛”,从石形、石色和象形度、整体比例及静态形象、动态神气上,几乎涵盖了所有已经罗列出的赏石要素、评判标准和真牛的全部特征,给人感觉它就是一个为了完美形象而活的远古生命。再是象形像到活色生香的美,如“花与叶”,一片秋叶般的大漠黄玉髓,石面上飘落着一片按比例缩小的鲜艳红叶,脉络清晰可数,叶形完整无缺,一线叶柄垂直向下绕到石头背面,转变成一朵小花的纤细花柄,花与叶皆为凸起状,在象形石上重复象形,妙不可言。此外,大漠石接近翡翠的硬度和不可改变性,也让奇石的珍惜程度与众不同。

  抛开天价而论,每一块大漠奇石与人相识相知都是一种难得的机缘和美缘。

  赏石:不能没有文化

  玩石玩什么?赏石赏什么?

  大漠奇石对当代赏石发展的贡献绝不是一形一象一美所能概括,没有哪一种地表人类文明的历史比石头更古老,也没有哪一种人类社会发展与石头联系得这么多。古代人类最早用石取火,其后有贺兰山岩画,曹雪芹的《石头记》,南京的石头城……“石破天惊”一说,既有对奇石不凡的赏识,也有人类文化意识的惊醒。

  失去文化意义的玩石潮会造成什么意想不到的后果,不妨一看:大量灵璧石资源被人追求“形象”而不断加工作假,丧失了难得的天然之美;玩石队伍的无限壮大加上无限索取,许多具有观赏价值的石种如大漠石、大化石等都遭到近乎掠夺性的开发;大量比普通石头好看一星半点儿的石头,被爱好者们兴冲冲地从自然界平移到收藏领域,然后再被不断淘汰……一哄而上的运动式觅石行为,往往会对赏石文化、收藏及市场形成反制,让以石牟财的逐利行为变得更加疯狂。

  赏石需要文化更需要引导。中国赏石历史悠久,但能称得上赏石评论家的微乎其微,更多是鉴赏家和收藏家,这也导致四大名石(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从古至今一统石坛,说来说去老是“瘦、皱、透、漏”那么四个字。虽有唐代名相牛僧孺结合自己的赏石观对太湖石审美价值著文评说,诗中长留“似逢三益友,如对十年兄”的善解石意,仍难改变大众对于赏石文化的认知。结果是,包括很多喜爱石头的文化人和艺术家,比如曾亲自下到双河捡过石头的王朝闻先生,在他们眼里石头终究还是石头,顶多有多好看多好玩多值钱而已。

  赏石需要引导同样需要保护。奇石品鉴作为赏石文化的精髓部分,其所独具的自然性、稀缺性和艺术性是任何艺术作品无法比拟的。如何将自然造化转化为人文艺术,在寻求自然美和发现美的唯一性中确立新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标准,是促进并衡量赏石文化进步的一种体现,而在引导同时加以保护避免盲目流失,就不仅仅是藏石家的个人责任了。当前,中国赏石收藏呈现出的“三多一少”现象值得注意;一是玩石头的多,什么样儿的石头都往家里搬,捡得容易扔也容易;二是附庸风雅的多,你摆什么石头我摆什么石头,比大小比石价比来路;三是私人藏石馆多,边收边藏边卖,留不住好石头;再有就是规模性的赏石博物馆太少,我曾问过一家省级博物馆负责人,为什么不设立奇石展馆,他一笑:“石头?哪没有石头啊!”

  从目前我国的赏石现状来看,对奇石的保护也是对赏石文化的一种认可。找到一块好石头或许不难,能留得住一块好石头却不是一件容易事,只有尽快建立起国家级观赏石博物馆,才能使那些堪称国宝级的奇石珍品得以集中收藏。此举既能为社会大众提供集中展示中国赏石的机会,亦可不断提高中国赏石的文化层次和研究水准,如果要做应该不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