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古代每个成年男子的必备物
本文题目出自汉代刘向编撰的《说苑?修文篇》中的“能治烦决乱者佩?”。在当下的大小拍卖场中,也常常会发现?(读音xi,音同西)的身影。但对于今天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可能是闻所未闻,不知其为何物的。巡检史籍,我们得知:从新石器时代到汉代,?是每个成年男子的必备物。那么,?是什么样的?为何如此重要?
扬州出土的玉?
质美工细
从史籍记载以及出土的实物来看,?的形状类似于弯曲的兽牙或兽角,一端宽大,一端细尖,宽处一般有钻孔,可以串系起来,方便随身携带。1977年,扬州邗江甘泉“妾莫书”西汉墓出土了一件龙形玉?,制作极其精美。该玉?长10.7cm,最宽处3.7cm,为和田白玉质,一端雕饰回首龙,一端尖角状,采用透雕和阴线刻技法雕琢而成,表面光润,雕刻精细。扬州博物馆还藏有两件“战国夔龙纹青玉?”,一件长8.3cm,厚0.3cm,玉?呈青灰色,作双面片雕,工艺精湛,刻画细密规整。全器纹样分为三部,既浑然一体,又可各自独立成形,颈部以锯齿纹装饰,玉?首尾各钻有一孔,对研究当时的玉器用途提供了新的资料;另一件长8cm,厚0.28cm-0.4cm,玉?呈青灰色,作双面片雕,纹样刻画细密规整。夔龙首居一侧,身部由两组相似图案装饰,纹饰繁缛,工艺精湛,具有典型战国风格。
从实用器到具有象征意义的佩饰
?的发明,是和绳子密不可分的,在中国古代社会,绳子的使用相当广泛,古人用绳子捆野兽、缚牢茅草屋。由于没有发明扣子,穿衣服时也需要绳子。但是,绳子在使用时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打结容易,解开难,于是古人在解绳结的实践中发明了?。?使用时,用细尖的一端用力插入绳子结的缝隙中,使得绳子结产生松动,然后就能很方便地解开绳结。因此,古人需要随时佩戴?,以备解开生活中的绳结。
在儒家经典《礼记》中,就记载了每天必须要佩戴的物品:“子事父母,……左右佩用:左佩纷、?、刀砺、小?、金燧,右佩?、捍、管、?、大?、木燧。”由此可见,古人服侍父母时,?是必须要佩戴的装备,而且在身体的左右两侧需要分别佩戴大?和小?。《毛传》也述?是“成人之佩”。这表明男子如果佩?,就标志着这位男子已经真正长大成人了。
?的材质多样,以玉?最多
?的材质很多,有骨?、角?、青铜?、玉?等,其中玉?存世量最多,也最精美。新石器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玉?是出土于江苏省吴县张陵山遗址15号墓的人形玉?,该玉?玉质为透闪石软玉,淡绿色带褐班,长6cm,宽1.2cm,呈扁平角状,器作轮扁平角状,整体造型如弓背人形。器身镂雕三处,系在对钻圆孔内向三侧切割深槽而成,这件玉?也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镂雕玉器之一。
时代不同,玉?的风格也不同
到了商、西周时期,玉?造型简洁,多作牙形,宽大的一端多有穿孔,另一端尖锐,?身多有琢简略的纹饰。西周玉?颇似月牙形,器身多饰以龙纹、人纹等。这一时期,?已经不仅仅是实用器,还从实用工具发展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佩饰和爱情信物了。
春秋战国时期,玉?的形制相对于商周时期,变化较大,这一时期的玉?均采用龙、虎、兽、鸟形象,将动物的头部雕刻在玉?宽大的一端,尖锐的一端则多雕刻成动物的尾部,?身弯曲成自然的曲线,透雕结合隐起的运用使其动物形象变化多端,且相当生动。
汉代玉?日趋简化,多数呈细长牙状和宽三角形,纹饰主要有绞丝纹、勾云纹,水平不及战国。西汉早期玉?依然承袭战国时期的造型,呈弯月形,一端琢出龙首,一端似锥状,身饰云纹,有轮廓线,耳部穿孔。西汉中期玉?有的宽端作龙首,背上方透雕出缠枝的蟠螭、凤鸟等。也有在器上仅用阴线琢出兽首、云纹躯身的,头部钻一孔。晚期玉?宽端一般透雕作回首的龙形或凤形。 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