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杭州莫干山路工地上挖出第一爿古生长牡蛎化石开始(本报10月11日A7版曾报道),一个个关于挖宝、收宝、藏宝、赛宝的故事就没有停止过。而就在几天前,化石能卖钱变成了现实。一个在古玩市场摆摊的“二道贩子”说,他带来的共19爿牡蛎化石卖了6000多元钱。
二道贩子姓余,今年33岁,淳安人。他每周六都会去二百大的杭州收藏品市场,花50元租了个临时的小摊摆卖东西。“大概半个月前在一个老乡家
里看到了这些贝壳,像石头一样,形状、纹路都很漂亮。”于是,他就以20~40元/爿不等的价格买了下来。清洗、阴干、上油、装盒,没想到一铺开摊子就有不少人凑上来问价格,余先生开始出价。半爿化石开始的价格是80元,后来开到了300元;整对的开价200元,后来抬到了800~1000元。
记者看到的这爿“化石”除了表面有一层薄薄的油亮外,和当时从莫干山路建筑工地发掘出来的古生长牡蛎没有任何区别:外形相同、部分石化、容易碎裂。省自然博物馆专家证实,这些贝类就是古生长牡蛎,已经部分石化,应当来自于10月中旬建筑工地的发掘标本。
这些标本,在浙江省自然博物馆贝类化石专家钱周兴看来,没有太高的收藏价值,“其实这些标本没有太高的经济价值,个人也很难保存。”钱周兴说,这些标本外形也不是特别美观,而且土层下该类标本数量较多,所以收藏的意义不大。
化石专家的看法更加侧重科学,而收藏界的专家却从另一个角度进行阐述。 “尽管土层下的牡蛎化石较多,但发掘面世的十分稀少。”省收藏协会副秘书长王玉说,随着藏友群体的扩大,收藏的范围正在得到延展,包括山上挖下的树根,从河里捡到的石头,当然也包括各种化石。“珍惜的化石价格高昂,普通藏友根本没有能力没有机会接触,这些牡蛎化石尽管只有部分石化,但正好满足了杭州藏友收藏化石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