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六晚上播出的《寻宝??走进晋江》栏目中,惊现明永乐青花“热水瓶”,底款:明成祖内阁司礼太监御宝,大明永乐六年戊子秋。当有关专家指出这件所谓的官窑瓷器时,持宝人还不愿相信。其实不仅是青花“热水瓶”,目前网上还出现了青花“电视机”、“冲锋枪”等等。其中有的固然是网友的恶搞,但也不乏确实出现在收藏市场上的赝品。
在目前全民收藏热的市场环境下,许多初学者一开始为利所动,没有重视书本知识,盲目投资,许多较为低级的赝品,甚至是一眼就能看出是真假的东西,被一些人视为“国宝”而收藏。
造假者抓住的是人们“捡漏”的心理,因而在编造故事的时候,往往希望能够将自己藏品的身价提高,除了在“热水瓶”底下加款之外,在没有办法为藏品本身“美容”的情况下,还会为其制作美丽的“衣服”。在目前的收藏市场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所谓“清室善后委员会”的封条以及专用盒子放置的玉器、瓷器。
虽然这些玉器、瓷器一看就知道是赝品,但因为有了漂亮的“外衣”,许多涉世不深的收藏者往往会为其埋单。近年来有关故宫(微博)以及故宫文物迁移的纪录片非常多,其中就涉及了“清室善后委员会”,以及迁移中使用的包装盒和封条。于是,造假者看重了许多收藏者也在观看这些纪录片的“契机”,纷纷推出了这些带有精美包装的藏品。这些盒子和封条基本上都采用了做旧的手段,看上去十分逼真。这些盒子和封条并非没有漏洞,在文字的使用上虽然参照了当年的历史,但在表述上有差异,如“故宫善后委员会”实际上并没有最终的称呼,在一些文字和标志上,基本上都是采用电脑打印,一看上去就与当年的有差别。
收藏者最为重要的就是摆正心态,千万不能以捡漏的心态去收藏。越是希望以便宜的价格买到收藏品,越有可能被不法商家所利用。我们并不是说收藏市场没有漏可捡,但是当你发现藏品的价值大大低于其市场价格,或者低于自己预期的时候,就应该想想其中是否有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