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泥泞的乡间小路到平坦的景区公路,从城市的喧嚣烦躁到蓟县的空山新雨,我们似乎闯入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王峰用了一整个院落来存放自己的红色收藏,东屋西屋、前庭后院、厢房正堂……用他的话说,拥有如此规模的红色收藏,在全国“也找不出几个”。
在这个红色的七月,王峰将带你走进他的“红色世界”。在这个神奇的理想之地,他把收藏变成了一种信仰,在膜拜的过程中,收藏范围逐渐扩大,而价格也日趋升高。
红色收藏如何定义
二十世纪90年代前后,王峰顺应当时的社会风气,收藏了一枚像章,挂在办公室里。似乎正是在这枚小小像章的指引下,他对于红色收藏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从像章到雕像,从“红宝书”到日用品……他个人的矿务事业和红色收藏齐头并进,逐渐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两大支柱。
所谓“红色收藏”,指的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在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革命战争、建设新中国等活动中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遗存的收藏。在这个书面定义下,所有和革命领袖、革命战争、党的历史纪念物品、红色年代历史痕迹相关的收藏都被囊括其中。据说,直到1999年,一位著名收藏家才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使用了“红色收藏”一词,从此一个特殊的收藏门类向藏友们敞开了大门。目前收藏界将“红色收藏”分为十类,分别为:毛泽东像章、雕塑,红宝书系列,文革瓷,抗日战争史料,红色油画,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红色书报刊、文献,红色连环画,红色宣传画、海报,红色经典映像制品。王峰认为,红色收藏不能只重表象,除了分门别类外,还要对这些藏品的内涵有深入的了解。这就需要依靠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人生经历了。
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回顾过往的收藏经历,王峰感慨说“红色收藏”,收藏的正是自己这一代人共同的记忆。在他小的时候,像章走进了千家万户,那时候的孩子们最时髦的就是能拥有一件满当当、沉甸甸的像章衫。即使是小孩子,也经常凑在一起对比不同的像章,比大小、比材质、比款式、比意义……仿佛只是好玩的游戏,又俨然是关乎家庭颜面的一场比拼。收藏“红色记忆”,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缅怀和纪念,更是对于孩提时代梦想的重温。在理想的支撑下,王峰驱车走遍全国各地,只要听说哪里有珍贵的藏品准备出手,他都会及时赶到当地,和卖家见面,品评藏品价值高低。“其实十次里有三、四次都是白跑,但是这也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没有不断地观察和学习,你就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有的时候买到珍品,连夜就要驱车赶回来,路途遥远,也是十分辛苦。”
热衷红色收藏的收藏家们一般都有着了解历史背景的优势,他们经历过的年代,正是那些藏品“大爆炸”的时代。如今这些承载着一代人共同回忆的历史纪念品已经越来越稀少,而市场价值也逐渐攀升。
主席像升值速度最快
王峰介绍说,自己最早收藏像章的时候,都是按照半公斤8元的价格购买的,而如今最普通的一枚像章也可以买到几十元。“我感觉升值最快的还要数主席像,前两年珍品瓷像一尊12万元也就差不多了,这几年市场价值已经升到五六十万元,而且因为升值太快,已经不容易买到了”。
据了解,近年来市面上红色收藏品的流动量日趋减少,很多大藏家都不再向外抛售,导致普通红色藏品每年都有20%左右的升值空间,一些顶级藏品的升值空间和收益幅度更大。王峰总结说,红色收藏中升值前景好的不外乎以下三种:一、存世量稀少;二、版本或材质独特;三、有珍贵历史价值。“比如都是主席像,机关单位专门定制的单品就贵于市面上销售的版本,金属的比瓷质的更受收藏界关注,而同样是瓷像价值也会根据印刻的字迹、历史年代不同有所差异。”
王峰补充说,“红色收藏爱好者需要学习一定的历史知识。特别是关于藏品在当年的生产状况,要熟识和了解。“我收藏的主席像中,就以唐山陶瓷一厂至九厂顺序排列,阵容整齐。当时唐瓷做得比其他地方的瓷像更精致,即使是同样的模具,唐瓷出品的也更富有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