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政
每周一、二的早上,景德镇国贸附近,许多人聚集起来,除了从四面涌来的板车、三轮、小卡车外,还有好多外地人和老外,他们大约5点就到了,等着从车上卸下摆在塑料布上的各种碎瓷片、真假古玩,好第一时间淘到真货。当地人习惯把这里叫作“鬼市”。
仿古瓷流通市场
在“鬼市”,能见到不少真假难辩的“古玩”,不过来自不同年代的瓷片通常是真的。当你拿起任何一块,卖家几乎都直接说出其生产年代、年号、瓷器的工艺特征等,顿时让人对教科书上那些遥远、冰冷的人物典故,有了生动和感性的认识。上午10点多钟,早市散场。
不远处近邻景德镇火车站的地方,是全国仿古瓷“大路货”云集之所??樊家井,它以中低档的仿古瓷销售为主,人们在北京的潘家园、西安的八仙庵、长沙的清水塘都能够寻到其踪影。粗略计算,这个不足3000人的地方,有500余家陶瓷作坊和店铺,平均6个人就拥有一家作坊,数量之多令人咋舌。作坊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当地农民自己雇工人开的,一部分是当地农民把房屋出租给外来老板开的。
樊家井的瓷器店面分类清晰,仿不同期和品种的店铺往往是独立的,如仿元明青花的店铺、仿清代珐琅彩的店铺、仿民国粉彩的店铺等,这些店铺和作坊往往雇佣技术熟练的工人。仿古瓷店铺的分工细化,这样便于掌握技术并大量生产,且有利于产品仿制得更到位,还可避免产品过于接近而影响销售。作坊在生产上也是分工明确,有些作坊专门生产白胎,有些加工青花等釉下彩瓷,有些加工粉彩等釉上彩瓷,这样划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樊家井并不大的生产空间。
除了上述的生产和销售窗口,樊家井还拥有几十家特殊的店铺,即“做旧”加工店,它们是构成樊家井仿古瓷完整产业链中必可少的一环;因为未加工的做旧仿古瓷只能作为工艺瓷出售,价格亦将大打折扣。所以这些店铺由一些做旧修复技术高明的师傅开设,往往是一个人开一家店,比的是各自拥有的技术和绝活,他们将送来的仿古瓷进行后期加工进行做旧。此外,一些不开店铺的“自由人”也是樊家井离不了的“能人”,他们是那些水平很高的画工或写款师,哪家需要去哪家,收入不菲。
樊家井有个奇怪的现象,一旦自己的产品得到市场认可,作坊老板就会关闭街面上的店铺,离开樊家井,在自己家中作业。因为有了名气,他们只等顾客上门采货。这种原由,一是这些老板担心自己的技术被同行窃取,也担心樊家井“大路货”招牌影响了自己产品的价位。
其实仿古瓷也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律,低端产品一般在樊家井、古玩市场活动。在凉山树、罗家坞、筲箕坞、莲花山庄等区域,聚集着景德镇水平最高的仿古瓷艺人。(冯先生说,有一个上釉的专家,自己有上万种配方,已70多岁基本隐退了,景德镇单一的高手多,全面的高手并不多。)它们由技术顶尖的高仿大师制作,仿真度达到90%-95%,一些来自日本和美国的商人,往往会选择其中一位,每年出资数百万元“包窑”,其一年仿烧的产品全部归“包窑方”所有。一般这样的顶级作坊一年只生产十几件甚至几件精品,失败的作品全部销毁。当这部分作品流入市场后,甚至会进入大型拍卖会和知名画廊(国内外皆有),以假乱真,单件价格往往高达数十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极大地扰乱了市场秩序。
据曾在古窑工作的冯先生介绍:“景德镇民间追求效益,不追求名誉。他们通常只顾自己制作,不管卖给谁。作仿古瓷的艺人,让最权威的陶瓷专家都上过当。卖给专家20万,对方还以为是真的。”当地人在传讲这种故事的时候,更多是炫耀景德镇仿制技术的高超,他们眼里的专家更多是懂得很多书本知识、但并不懂瓷器那类人,因犯一些常识性错误被当地人嘲笑。只有遇到真正懂得的人,他们才会由衷佩服。
民间高手,暗流涌动
在仿古领域,国崽算是顶尖高手。国崽1984年出山作仿古瓷,1985年左右制作粉彩,1989年作青花,2003年以后基本收山,只做极少量东西。明代、清代都仿,明代万历、成化、宣德仿得都不错,罐、瓶、盘都有。
他白天不干活,晚上秘密制作,泥釉料、颜色都自己配。他通过自己收藏的大量古瓷片进行研究,然后交给工人照古瓷片做。当时在古窑做盘子的工人一天工钱三四十块钱,到他那里给三四百块钱一小时。据说他有次作了74个碗,花掉300、400小时。去那打工的工人通常在技术上都会成长一大截。
国崽做的东西虽然不多,但都是精品,即使一般的东西也能卖上万元的价格。其余烧成的产品看不上就砸掉。他常开车带着那些砸碎的瓷片出去,东仍一块,西扔一块,让别人拼不起来。就这样,1988年他的资产已经上千万元了。
提及仿古瓷市场价格,冯先生解释道:现在仿清青花价格一般在1600元左右,仿得好的几万、十几万都可能,因为泥釉料、烧成都不一样。在小窑一窑里面烧出6%、7%满意的比例就不错了。景德镇镇窑最好的仿古瓷能出0.5%就算很好。
关于市场为何一味追求高仿的现象,冯先生的同事曹女士认为:“即使釉做好了,比白粉还赚钱。不过釉料是由很多东西配在一起,做这个事需要能力和脑力。并且以前景德镇的师傅的绝门技术只传儿子,不传女儿,后来建十大国营瓷厂,才开始教徒弟。”
仿古瓷发展流变
千年瓷都的历史,使景德镇成为一个对手工业十分迷恋甚至崇拜的城市。景德镇从明代洪武二年开始设立御窑,因朝廷将全国各地制瓷能工巧匠派驻景德镇,研究最顶级、最富挑战的工艺。从那时开始,景德镇御窑厂生产仿制国内其他名窑的任何产品,都不在话下,景德镇人还善于学习各个窑口的优势,并使之进步和成长。仿龙泉窑的青瓷,演变景德镇的豆青釉;仿钧窑的瓷器,演变为他们的窑变和颜色釉……
解放初期,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后来的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借助东德技术,挖掘出祭红等颜色釉的传统配方,加之很多艺人的回归,仿制了一大批失传已久的古瓷,不少仿康熙和乾隆官窑的瓷器质量极高。这些瓷器都由景德镇陶瓷馆收藏。
1954年之后,景德镇艺术瓷厂在大批老艺人的参与下,仿制过大批古瓷,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为仿乾隆重工粉彩瓷,其中大部分产品由国家收购,按工艺瓷出售;还有一部分由香港中艺公司购买,流向海外。自此,景德镇陶瓷仿古水平声名鹊起。这时期的仿古瓷很多不一定都落“××年制”的当朝款,不少都注上了“××瓷厂”的标志。
文革结束后,一批国有瓷厂兴起,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名家艺人开始重新仿制古瓷,但水平不高,直到1985年才有了变化。鉴于当时国际市场对仿古瓷的青睐,这一年,景德镇陶瓷馆的黄云鹏(现景德镇佳洋陶瓷有限公司老总,下简称佳洋)、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的罗学正和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几位专家聚在一起,决定跟东风瓷厂美术研究所合作,建立古陶瓷厂。
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之余,利用掌握的技术和鉴定知识,从胎釉、造型、发色全面模仿,仿烧出一批水平很高的宋影青、元青花、永宣青花。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1年的时间,销路很好,价格也不菲。值得一提的是,这批瓷器在当时都是按照工艺瓷出售,发货清单上均注明“仿古”。
当时很多文物商贩订货以后,便将这些仿古瓷进行做旧处理冒充真品,混同当时发掘出土的古瓷一同销售,陶瓷市场秩序一下被扰乱了。这是专家们万万没有预料到的结果,他们原本想发掘古陶瓷的技术精髓,却被商贩利用以假充真,于是黄、罗等人决定不再做了,古陶瓷厂也随之解散。
原来古陶瓷厂的工人在生产实践中掌握了不少仿烧的技术与经验,回家后他们继续仿制古瓷,并将仿制技术传播开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建国后景德镇的十大瓷厂纷纷倒闭后,瓷厂遗留下来的约10万员工(社会上也有30万员工一说),开始纷纷自立门户,以原始的手工业者的形式,进入陶瓷产业结构的不同版块,其中仿古瓷版块聚集了一部分高精尖人才。加上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研究所、来自世界各地的陶瓷爱好者,共同组成了各具所长的人才支持,仿古瓷个体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在景德镇扎根并扩散开来。
黄云鹏1993年创办的佳洋,员工近百余人,除生产仿古瓷外,艺术瓷、名家名作、实用瓷(包括日本的茶道具、料理具)以及礼品瓷等也同时生产。因与博物馆关系不错,常与博物馆合作生产仿制产品。不久前与故宫(微博)博物院合作生产慈禧年间的大雅斋瓷器,共23款,每款限量60只。销售渠道有工厂展厅、网站,驻京直销处于2005年底开张。
问及当地人完全按照古法流程制作瓷器的地方,他们不约而同会提及一个叫黄国军的人。作为玉岭陶瓷山庄创办人,他在离高岭土不远的地方,买下一座山,从2007年初,实现传统流程的全面复原,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江西省政府、省文化厅授权为“景德镇传统青花瓷制作技艺传承基地”。把桩师傅(烧传统柴窑的装窑烧窑师傅)是胡家旺,2008年被市政府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国军在还原古法瓷器的基础上,还有自己的创新,也有相对成熟的高端消费群,分散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地的藏家不时会来选上一些产品。
无论是个体开发、小作坊运作、私营仿古瓷企业,现景德镇的仿古产业继续着千年不断的仿古模式,并在其中继往开来推动整个陶瓷产业往纵深和多元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