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斐翔
在2011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瓷器板块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一方面亿元天价频繁出现,在纽约,戴福保旧藏的霁蓝描金开光粉彩花卉纹双耳瓶以1800.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1809亿元)成交;在香港,“玫茵堂”珍藏的一件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以1.6866亿港元成交,刷新了明代瓷器拍卖的最高纪录。然而另一方面,一大批明清官窑精品纷纷流拍,显示出市场日趋谨慎。进入2012年,瓷器拍卖市场究竟会出现怎么样的情况呢?
“两头翘”将成趋势
无论外围市场再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只要估价合适都会有藏家追逐,这已经成为瓷器拍卖市场上的一个惯例。从过去几十年的瓷器拍卖情况来看,虽然经历了数次的金融风波,但精品的价格始终保持着螺旋式的上升。2000年,香港苏富比(微博)受刘銮雄的委托,将其多年聚藏的艺术精品,以“瑰丽凝珍”为名举行专题拍卖,19件珍藏品中卖出10件,套现1.5亿港元,其中两件创下当时拍卖高价的世界纪录。2008年12月由香港佳士得特别呈现的清乾隆御制粉红地粉彩轧道蝴蝶瓶,在金融危机肆虐的高潮期,该瓶仍以5330万港元落槌。据佳士得瓷器专家曾志芬透露:“这件蝴蝶瓶也在1971年伦敦佳士得放山居专场拍卖中拍出,当时的价格只有4000美元,买家是戴润斋,之后他们一藏就是37年。”
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面对外围经济的不理想,一些藏家由于种种原因会抛出自己的收藏,其中的一些精品由于源流有序,特别是估价会较艺术品拍卖高峰期更加合理,无疑将成为市场的“助推剂”,特别是一些顶级珍品更有可能创出令人咋舌的天价。
除了受到市场关注的珍品之外,另外一类可能在市场上走俏的群体,就是曾经表现出色,但在近期被市场忽略的品种,其中的代表就是单色釉。虽然从这两年的拍卖成交情况来看,单色釉的拍品能够引起市场瞩目的并不多,但成交情况之稳定还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在2009年,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参与艺术品拍卖竞投的人少了,但5月12日苏富比举行的中国瓷器拍卖中,一件清乾隆粉青釉浮雕镂空长颈胆套瓶,以4770万元成交,创下单色釉瓷器拍卖高价的新纪录。而像去年明代瓷器的异军突起,也是让一个“冷门”的爆发。
其实,康熙、雍正、乾隆为代表的清三代瓷器也曾经是市场的“冷门”,在1979年11月份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中,一件清乾隆粉彩花蝶纹如意双耳葫芦瓶仅以55万港元成交;此后,此件拍品于2000年4月30日再次在香港苏富比上拍,最终以3304.5万港元成交。而在同一天的拍卖场上拍出的另一件轰动内地的拍品清乾隆粉彩六角套瓶以2094.7万港元被北京市文物公司竞得,超过估价5倍以上,现收藏于首都博物馆(微博)。然而此拍品在1988年3月份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最终仅以187万港元成交。明代早期青花瓷与粉彩瓷的境况完全不同,粉彩瓷器价位是在早期被低估,而明早期青花瓷的市场却是在近10年来才走低的。在早期的20年中,明早期青花瓷器在每场拍卖中都是焦点,其成交价位也能很好反映其本身的价值。然而在近十几年里,明代青花瓷的价位开始变得不对称,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市场开始被收藏界所遗忘。其整体价位甚至与十几年前相比,下降了数倍,直到去年的那件创出亿元天价的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才使得市场重新审视其价值。
“两头翘”现象的实质,是市场对于以往热拍瓷器的“大浪淘沙”,特别避开以往被大幅炒作过的瓷器品种,继而寻找价值洼地。在投资时一定要注重综观全局,以求准确地把握瓷器市场的热点和冷门。
名家源流最重要
记得2011年初的时候,北京匡时(微博)总经理董国强(微博)曾经预测,未来亿元级别艺术品中,瓷器将占五成,古代书画占三成,而近现代大师、当代艺术和其他品类分享剩下的两成。言外之意,其非常看好瓷器拍卖市场,而从已经举行的2011年艺术品拍卖市场实际情况来看,他的话也似乎得到了验证。然而细细分析受到市场追捧的瓷器拍品,我们却可以看到,真正能够打动藏家的还是源流有序的珍品。
2011年的瓷器拍卖市场上,最大的亮点还是“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其被苏富比称为“世纪拍卖”,虽然第一场拍卖的成交情况并不理想,但是在第二场中,就彻底扭转了这个局面。而在2011年3月纽约苏富比举办的戴润斋中国瓷器工艺品珍藏拍卖专场同样也引领了市场的走势,抛开那件亿元天价的粉彩花卉纹双耳瓶,在这个专场上,另外一件民国时期杞菊延年橄榄瓶,估价仅为6000至8000美元,成交价却达到了131.4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60多万元),这也引领了市场对于民国瓷器的追捧。
而在2011年纽约佳士得推出的“戈登(Gorden)珍藏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及早期艺术精品”专场拍卖中,99件成交率达94.95%,总成交额为2301.22万美元。拍品为美国著名私人收藏家戈登伉俪旧藏,他们的许多拍品都是来自赛克勒(Arthur M.Sackler)、辛格尔(Paul Singer)等著名收藏家,藏品来源可靠,他们还从卢芹斋(C.T.Loo)的继任人法兰?卡罗(Frank Caro)、伦敦艾斯肯纳兹(Giuseppe Eskenazi)、马赞特(S. Marchant andSon)、贝尔特(Bluett &Sons Ltd)及斯伯克斯(John Sparks Ltd)等古董经营机构都买藏品,这无疑也是让市场追捧的重要原因。
其实纵观中国瓷器的拍卖,每一次高潮都是伴随着名家收藏的整体释出,像1953年伦敦苏富比所举办的艾弗瑞?克拉克夫人(Mrs. Alfred Clarke)明代陶瓷收藏拍卖,上世纪60年代伦敦古董商H.R.Norton专场拍卖,再到这几年的张宗宪瓷器专场拍卖。我们可以预见,在2012年,如果“玫茵堂珍藏”会有第三场且估价合理,或者还有其他的名家将举行专场拍卖的话,就一定能够吸引市场的眼球,其中的亮点也会引领市场的高潮。
关注“非主流”瓷器
如果说在以往历年的瓷器拍卖中,许多人往往关注明清官窑的话,那么在2012年请抛开这个思路。从2011年秋季瓷器拍卖的情况来看,低成交率已经充分说明这个板块的风险是大幅增加了,对于投资者来说,不妨可以从“非主流”的瓷器中来寻找潜在的“黑马”。
近年来,随着明清官窑瓷器身价的大幅上涨,民国时期的“民仿官”瓷器精品也是“水涨船高”,这点在2011年的艺术品拍卖中尤为显现。这主要是因为明清官窑真品,在民国时期可能已经被当时著名的古玩商号仿制了几百、几千件。随着瓷器拍卖市场的日趋火爆,投资者对于官窑的追捧也使得真品的价格暴涨,导致市场的赝品也层出不穷,除了近期仿制的一些低劣拙品之外,“民仿官”精品的欺骗性更强。对于投资者,特别是初入瓷器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与其在拍卖目录上寻找那些标有明清年号的瓷器,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关注民国时期的瓷器,特别是关注绘制精细、形态传神的粉彩以及珐琅彩瓷器。相比青花瓷器,彩瓷在仿制上更讲究工艺,也更能体现出仿制者的技艺,这也是其价值的体现。从海外市场来看,对于这类“民仿官”瓷器,在拍卖目录上都用比较笼统的19世纪晚清(QING DYNASTY, 19TH CENTURY)的字样,而不用特别的年代,这也是值得投资者注意的。
2012年瓷器市场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板块就是当代陶瓷。虽然2011年的拍卖市场可以用高开低走来形容,但是在当代陶瓷的市场上,高价却纷纷在秋拍中出现,其中在中国嘉德(微博)的秋拍中,白明的红苇颂青花釉里红箭筒,估价80万至90万元,成交价达到了126.5万元,创出其作品拍卖的最高价。在北京保利的秋拍中,周国桢的青花釉里红“雏鸡”天球瓶,估价25万至35万元,成交价达到了115万元,也创出其作品拍卖的最高价。一个个高价的背后,实际上折射出当代陶瓷市场巨大的升值潜力。
其实从中国当代陶瓷的市场发展来看,也是在重复海外的一些老路。从美国当代陶瓷市场来看,彼得o沃克思(Peter Voulkos)无疑是领军人物,其将陶瓷的工艺语言,转化成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他的作品也被我国陶瓷艺术界奉为经典,而在上世纪60年代末的价格仅为300至1000美元,而现在是85000 美元以上的高价。除了拍卖行之外,美国主营当代陶瓷的画廊也有不少,较著名的画廊有纽约的加瑟?克拉克画廊、旧金山的多瑞希?韦斯画廊、北加州戴维斯的约翰?拿梭拉斯画廊、南加州弗兰克?劳易德画廊等。而从中国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陶艺家也开始与画廊签约,这样通过一、二级市场的结合,无疑让当代陶瓷市场不断走向成熟,并有可能成为2012年瓷器市场上的大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