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市场篇
去年投资回归理性,今年宜趁低吸纳
专家荐“高古瓷”升值空间大,但须明辨真伪
■统筹:收藏周刊记者 赵旭虹
■采写:收藏周刊记者 王剑平 文/图
“我觉得整个2012年古玩市场的生意都不好做,业界要做好‘过冬’准备。”广州岭南古玩城一位女老板如是说。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黄明威则向收藏周刊记者表示,2012年对藏家来说是一个入市的好机会,“古瓷最有可能火起来。”
这种复杂的心态其实反映了一种微妙的变化:与2011年初“手里的老东西到底涨多少”的心态相比,2012年的关键词应是:趁低吸纳。
盘点2011
上半年古瓷和黄花梨最热,商家抱憾存货太少
2011年的广州古玩市场,“上半年特别热,下半年又特别淡”,这是记者采访时绝大多数商家得出的结论。荔湾区文津古玩城一卖陶瓷的店主告诉记者:“拿古瓷来说,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去年上半年特别火,保守估计涨了50%,价格翻一番两番的都有。”卖旧红木家具的李先生也有同感:“红木家具去年上半年上涨了两三倍,海南黄花梨家具,新旧都涨得厉害,紫檀家具,旧的就涨得厉害。”不但价格上去了,成交量飙升,“很多商家感叹手里的存货太少。”
在文津古玩城做生意多年的刘先生道出古玩热的原因:“一是高档古瓷器和海南黄花梨等古玩有一定的稀缺性;二是当今社会有钱人多了,其中一些人很想拥有几件可以传世的东西给子孙后代;三是这两年国内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收藏热,很多投入都是盲目的;第四,不是古玩价格涨得快,而是过去价格被低估了。”
下半年大逆转成有价无市
行内视为“投入理性化”的表现
但上半年的热闹似乎是虚火,仅仅几个月后,古玩市场突现逆转:尽管价格依然坚挺,但成交量却大幅萎缩。广东省文物艺术品行业协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委员罗雄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2011年下半年,国内高端文物艺术品成交下跌了20%至30%,有些甚至出现拍品确认成交后至今未能付款提货的现象。尽管不少公司想用假成交来营造市场气氛,但几经回天无力了。”他认为,2011下半年市道转淡的原因,与诸如“故宫(微博)门”、假鉴定、假拍卖等藏界丑闻有关,加之藏品数量过多,市场被迫低下头来。
然而,广州的古玩商户们并不认为这是一种“逆转”,而是将之定位为调整:“过去20年,古陶瓷价格上涨了100倍;而过去一年,上涨幅度竟然达到50%,上涨过快,回调应该是一种必然趋势。”岭南古玩城店主陈先生则谈到了事情的另一面:“近年很多人投身这一行,大手大脚花钱,但却很快发现,一是买了很多赝品,信心倍受打击;二是钱花得差不多了;再是买到手容易,想出手难。藏家们趋向理智,积极性被暂时冷冻。”
展望2012
古玩市场将持续胶着,趁低吸纳去伪存真
受访的大部分商家都抱着“过冬”的准备,专家罗雄也认为,2012年的整体行情会进一步下滑,文物艺术品交易将进入盘整期,即要压缩拍品数量和下调售价,以稍低的合理价转让,才有可能成功成交。“拍卖行情下跌了,古玩商们心态也平衡了,大多数就不会漫天要价,甚至有些人为了套现会抄底。这是一个理性投资者看准目标入货的良好机会。”
文津古玩城店主刘先生预测,“很多人会在2012年上半年处于观望状态,市场会淡一些,但下半年会好起来。”他说出了理由:“精品、高端的东西,价格只会涨不会落,而市场从来是买涨不买跌。也就是说,古瓷中的官窑产品、家具中的黄花梨等,投资客还会继续花钱买。与此同时,粗的东西,就像股票中的垃圾股,会逐渐被人们抛弃,弃粗取精、去伪存真是大势。”他认为,即使市场成交量再萎缩,古玩价格也不会降下来,“人工、房租等成本也在增加,加上玩这一行的人都是超小康的,并不缺钱花,让他少赚点可以,但不可能去年花1万元买的古玩,今年9000元卖掉,绝对不会!”
专家预测
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黄明威:明清瓷已经炒疯了 高古瓷入手正当时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黄明威,在谈到2012年收藏市场大势时,向记者表示看好“高古瓷”市场。所谓高古瓷,是指宋元时代之前的陶瓷。由于高古瓷硬度不够,吸水性大,容易损坏等原因,近年来,该品种一直未受到藏家的重视,价位一直不高。但香港及境外的中国高古瓷的拍卖成交价格高得惊人,在西方藏家眼里,中国明清时期的官窑瓷器属于高级工艺品,而元代及之前的瓷器,则更含有丰富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所以他们愿意花高价去购买。
据黄明威介绍,近两年已有专业人士及时下手搜罗高古瓷器,价格从去年也开始上涨。然而,目前这种不断扬升的民间价格,与高古瓷本身已有的价值及国际上的流通价格相比,尚存很大的差距。
黄明威分析道:“明清瓷炒了那么久,涨得太疯狂了,放100万元下去,已买不到什么东西了,投资成本太大。且明清瓷没有下调空间,因为收藏队伍扩大,但精品陶瓷的量是有限的,回流也在减少。但如果拿100万去市场上购买高古瓷,可以买到一件甚至数件精品。作为古瓷投资者来说,应及早地、密切地关注高古瓷这一‘绩优股’。”
但他也提醒,投资古瓷最大的风险就是“错买”,把赝品当真品买回去。他建议投资者要跟讲信誉或订有保真协议的收藏家购买,如果持大量资金到拍卖会上去苦斗恶争,必须要擦亮眼睛。
投资提醒
买古玩只对物不对故事 不要轻信鉴定、证书
古玩市场有句行内话:真真假假,假当真卖,司空见惯。“古玩店多,卖赝品的也多。有一定层次、品味的藏家,在收藏之初没有一个是未在古玩市场上买过假东西的。”内行把这种情况叫做“吃药”。据说,一位身价很高的企业家玩瓷器“交学费”足有600多万元,才发现买回家的宝贝原来是一堆赝品。福建一位商界女强人买了一批“系列藏品”,一次就交掉“学费”1000多万元。
专家黄明威坦言,一个人在对所感兴趣的藏品不懂或对古玩市场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入市。“千万不要有赌博的心态,如果看中了,也要找一两个人品好的行家去掌眼。同时,买东西只对物不对故事,如果店主说这东西是祖上留下来的,或自己因某个奇遇淘到的宝,不要轻信。也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鉴定、收藏证书,市场行为下什么都可以作假。”他直言,现在捡漏的机会微乎其微,“开档做生意的人没有傻瓜,不懂不会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