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粮证、社员证、旧存折、旧钞票、古陶瓷、丝绸织锦……哪怕是一张旧纸片飞过前面,他也会看看是不是从哪一个古老的故纸堆里飘出的文物。
最近,记者经人牵线采访了这位见“好”就收的天台民间收藏家赵旭升。
赵旭升称自己是个低调的人,一般不接待“外人”,不少慕名来拜访他的人叫他老曹或者老张,他也不去纠正。“圈内的人都称我为老赵。”赵旭升说。
“倾家荡产”搞收藏
老赵今年64岁,退休前在银行上班,早年在教育局供职。
“收藏搞了30多年,房屋和地基卖了7间,单位发来的工资以及其他收入全都用来搞收藏。”老赵称好在自己家底殷实,平时有业务在跑,还办有一家小厂,才应付得了自己越陷越深的收藏爱好。
“别人是以藏品养收藏,我是看到一个爱一个,只收不卖。”老赵说,碰到好东西想买又缺钱时,他就会去卖掉一间房子筹点钱。
老赵回忆说五六年前一个潮州饭店老板带着文物鉴定专家三番五次赶到天台,又是请客吃饭,又是交朋友,软磨硬泡,以38万元买走他一对元代青花瓷小陶罐,后来市价涨到了一两百万元,他想想肠子都悔青了。“这是我唯一一次卖掉藏品的经历。”
老赵搞收藏甚至还一度在家里刮起了“收藏热”。老赵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他儿子读初中时也迷上了收藏,“整天弄些旧东西往家里搬”,后来老赵担心影响儿子学习,狠狠批评了他,禁止他往家里带任何东西,这才刹住了家中的收藏旋风。
曾应邀去西湖博览会展出藏品
记者曾经在不少收藏爱好者家中见过各种“宝贝”,而见了老赵的藏品,才知道人外有人,其收藏规模和种类令人大开眼界。说老赵的宝贝之多堪比博物馆,还真的不是夸张之辞,而且其藏品之价值并非敝帚自珍,自夸自谈,多数还经过专家鉴定,乃不可多得的珍品。
除去零散的各种难以归类的收藏,老赵将自己的收藏分成三大类,即陶瓷、织锦与钱币。
2005年,浙江省博物馆到台州来组织本土民间收藏家展出藏品,老赵将其陶瓷藏品展出后,在专家中产生了不小震动,专家到他家去参观后,纷纷称奇说在天台这样一个小地方竟有这样的民间收藏爱好者令人意外。展出后,专家组评出了包括老赵在内的台州十大收藏家。此后几年,老赵还携带其藏品去央视“鉴宝”栏目登台亮相,被专家鉴定为珍品。
记者在老赵家中的陶瓷藏品区中看到,他按年代从秦汉开始至明清将藏品分成五区,并在各区墙壁上张贴有简单的藏品知识介绍。数量之多、种类之多,直看得人眼花缭乱。老赵说搞收藏他也曾走过一段弯路,由于文物鉴定知识的缺乏,30多年中他买到过不少赝品,曾先后忍痛处理了17箱赝品。
最令老赵得意的是其织锦收藏。2001年他应邀在西湖博览会织锦精品展区展出时,文化部一副部长曾称其为“全国织锦收藏第一人”。当时该精品展区80%展品是老赵的藏品。“展出一直持续了5天,每天展厅都挤满了人,杭州五六家电视台都来采访,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老赵兴奋地回忆道。
老赵介绍,他共收藏了大半个世纪以来国内30余家织锦厂生产的1000余幅精美织品,包括精仿名家书画、历史名人、祖国河山等五大类。“最珍贵的是斯大林元帅全身像织锦,这是1949年中国送给苏联的第一份国礼。”老赵说,他拿到北京经过专家鉴定后,专家们异常惊奇,当时负责该作品的杭州都锦生丝织厂领导闻讯后专程赶到天台看了半天,赞不绝口。后来,老赵专门挑了20多幅织锦捐赠给杭州都锦生丝织厂博物馆。
在钱币收藏上,老赵也是圈内翘楚。去年由人民银行台州中心支行出版的《台州钱币》专门介绍了老赵的藏品,设在该行的台州钱币博物馆不少解放前钱币照片也都来自老赵家中的藏品。
从小有爱好,收藏只为乐趣
为何会如此痴迷收藏?老赵称其中有别人难以体会的乐趣,有说不出的幸福。
“其实我从很小的时候就有收藏意识。”老赵说,什么口粮证啊、社员证啊、学生证、公交车线路图啊,几乎是见“好”就收。
回忆起30多年的收藏经历,老赵承认开始收藏时曾走过弯路,交了不少“学费”。为了丰富自己的收藏知识和鉴别能力,老赵带着妻子经常到上海、杭州以及江西景德镇参加由高校和博物馆等单位组织的培训班、进修班学习专业知识。“现在我的辨假能力可达99%,辨真水平也在70%以上。”老赵很自信地说,圈内不少人淘到宝贝都会来找他鉴定。
“今年60多岁了,我打算再玩他十几年乐一乐。”老赵说,搞收藏是他一生的乐趣。他笑着说目前他还没考虑让儿子当自己的传人,“也许十几年后会考虑将所有藏品卖给真正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