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博物馆(微博)开馆三周年之际,“大海的方向?华光礁I号沉船特展”将在省博物馆向市民展出的消息,通过本报报道后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不少读者来电表示对展览产生了兴趣。今天,记者采访了省博物馆有关负责人,对这次西沙华光礁I号南宋沉船与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深远意义进行了了解。
华光礁I号南宋沉船的发掘历时两年,出水各类陶瓷文物近万件,发现了一艘残长20米,宽约6米,11个隔舱,排水量大于60吨的南宋远洋贸易商船。这是我国目前在远海发现的第一艘古代船体。同时也是我国水下考古发掘领域对古代木质高饱水沉船整体进行完整记录、逐层拆卸、分件出水、科学保存并长距离运送的首次尝试。作为其中的重点项目,西沙群岛海域水下考古调查取得重要成果。共调查水下文化遗存42处,其中复查10处,新发现32处,并首次在南海海域发现元代青花瓷器。在这42处水下文化遗存中,沉船遗址14处,遗物点27处、线索地点1处。14处沉船遗址中,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2处,元代2处,明代中期1处,明代晚期3处,清代中晚期4处。
15日在省博物馆亮相的华光礁I号沉船文物不仅有精美的瓷器,更有誉为南海天书的长21厘米,宽14.5厘米,厚2.8厘米,对折双面纸的《顺风东西沙岛更路簿》等一批文物首次与市民见面。
记者吴雅菁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