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有来太极生。”清代龚轼先生此言着实不虚。 青花瓷 无论从用料、纹饰、烧制时间还是制作工艺上都极为考究,所以青花瓷在古时的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平常人家中多将青花瓷用做容器,坚硬、耐磨且不易损坏。而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大多将青花瓷作为装饰品,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可谓各取所需。
青花瓷又称白地 青花瓷器 ,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釉下彩的一种。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也有学者称唐青花并非青花瓷);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不管是从造型还是从纹样来看,元至明初的青花瓷器都基本上呈现出与传统一脉相承的发展状态,是在前代瓷器生产的基础上,随着技术及工艺的创新、创烧条件的成熟,形成的新的“统领”中国瓷器发展的一种独特品种。但是,青花瓷器纹饰布局纷繁,造型厚重健硕,国内发现的数量远远少于国外,这些又怎么解释呢?国内外学者根据元代和明初时期的情况作了许多论证,因此有了关于青花瓷起源的“外传说”和“自身发展而成”两种看法。瓷库中国专家朱学者认为青花瓷器的产生及风格的形成并不能简单归结为工艺的创新和创烧条件的成熟所带来的结果,而是应该把其放入元代至明初的历史大背景下去探究,寻找影响其产生并最终成为引导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独特品种的原因。
青花瓷器的出现,是中国 瓷器 史上从白瓷向彩瓷发展阶段中的一个重要标志。青花瓷器不仅继承与综合了瓷器生产的各种技艺,而且也为中国瓷器更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随着青花瓷器的大量生产,促进了江西景德镇瓷业的空前繁荣,使之以“瓷都”之名而享誉于世。与此同时,青花瓷器也便成为了中国古瓷中最富民族特色的优秀品种,赢得了国内 说 外人士的珍爱和赞许。 中国的青花瓷器遍布于全世界,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物质文明的重要贡献。因此,对于青花瓷器的专题研究,向为中外学者所瞩目。
来源:瓷器中国